脉诊可以很简单,认准几点即够

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 历史 ,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一。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

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阳密乃固说:脉位的浮沉一方面代表病位,因为病在哪里则阳气就会在哪里对抗;另一方面还代表阳气运行中升浮降沉力量的不平衡,人体气机运行不圆则病。)

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辨脉就如同辨河流里面的水的运动一样,水的流速代表的是阳气,河流的水量代表的是阴血,暗流潜伏还是波涛汹涌辨的就是脉位的浮沉。)

二。以浮沉与力度为纲

脉浮而有力:为阳气在表攻邪或夏天阳气行于表(---或木气、火气过旺);

脉浮而无力:阳气在表攻邪而阳气不足或阳气不足而气又不收敛,发散在外;

脉沉而有力:为阳气在里攻邪(---或阳气潜藏太过,阳气不能外出,水气、金气旺而木气、火气虚)或者冬天阳气行于里。

脉沉而无力:为阳气不足,但气不外散,能归本位(---或阳气不足但又在里攻邪)。

辨证要点,其实就是:

1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万病至简论》所论六经实质是一致的(---阳密乃固说:脉沉兼无力,表示仅是单纯的阳虚;如果脉浮兼无力,那就不单是阳虚,而且阳气浮越不潜了,一般尺脉也会浮起来;临床上再经过舌诊的进一步确定,就可以确诊了)

三。上为总论以下分论之————

分者分部以论:左手侯阴血右手侯阳气或谓:左手侯能量的储存 右手侯能量的制造

左手【寸】心【关】肝【尺】肾阴心运血肝藏血血之精华入肾阴

右手【寸】肺【关】脾【肾】肾阳肺运气脾生气肾之阳化精为气

男为阳气盛故右手脉盛于左手脉

女为阴血盛故左手脉盛于右手脉

——此为男女之常脉

有妇女右脉强于左脉当作何论?

服药前当辨证为用阳过度不能收敛寸尺多浮

服药后当辨证为阳气得助加快运化中寸尺多沉

同时可见两手关脉最强

右关为脾胃主能量吸收加强【脾主运化】

左关为肝脉主能量收藏加强【肝主藏血】

前提很重要是否服药同样的证辨证意义完全不同

阳之要在于能降寸脉位于上【表】阳位 当以收敛沉降为顺 中取可得

阳之要在于能敛尺脉位于下【里】阴位 当以收敛固密为顺 重取可得

阳之要在于能运关脉位于中【中】中位 当以鼓荡滑畅为顺 轻取可得

简言之两头小中间大——现代 社会 最佳之财富【能量】结构谓之:橄榄

辨证运用——————

首辨能量足不足再辨能量是否收藏【相火是否归位阳明降与否 升降调与否】

能量足否脉管之大小有力无力而已不必详论

相火者根于肾先发动于肝故 相火不位者 肝脉必弦多兼紧有力【气攻之象】

相火归位兼能量充足者肝脉虽弦但有柔和节律之象【犹将军之不怒自威】

但越用力下按反弹之力越盛【犹太极高手表面柔和 内里刚劲 敌强我愈强】

用阳者寸脉必浮相火不位者寸脉亦浮【阳气不敛上散故也】 如何区别?

短时用阳者【说话运动用神等等】短时静养休息寸脉即可归于收敛

相火不位者【长期阳散类于用阳】短时静养寸脉亦不会收敛

相火根于肾则相火不位者尺脉多偏浮 【 肾水为母 肝木为子 子败家挥霍不够用 就必须调用母亲的存款了】

若静坐后寸脉仍浮即为阳明不降相火不位 即可推断:失眠多梦 情绪焦躁 眼干喉痒耳鸣——脉而知之

寸脉浮同时尺脉亦浮相火不位即可确诊无疑 尺脉浮为长期阳气外散的确凿证据

左手尺脉【肾阴】无者绝经闭经断经 轻者 经量少

右手尺脉【肾阳】无者阳痿性冷淡不孕 流产 痛经 手足冰冷 抑郁症 失忆症 肌无力 尿频

其余根据所属脏腑功能类推至简者不论脏腑但以阳虚诸证推断即可。(老恕) 2022-08-28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0:43: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和《万病至简论》所论六经实质是一致的(---阳密乃固说:脉沉兼无力,表示仅是单纯的阳虚;如果脉浮兼无力,那就不单是阳虚,而且阳气浮越不潜了,一般尺脉也会浮起来;临床上再经过舌诊的进一步确定,就可以确诊了)三。上为总论以下分论之———分者分部以论:左手...

  • 关脉以上,靠近手的方向,挨着的就是寸脉,关脉以下靠近手肘的方向,挨着的就是尺脉。找到寸关尺的位置后,还要注意,摸脉摸脉,摸的其实就是血管,所以要仔细的摸到那根跳动的血管,才算找准了。有的人血管偏外一点,有的人偏内一点,有的人比较明显,有的人藏得很深,这就需要细致的寻找。

  • 在实际情况中,惟有望闻问切四者相结合,才能更准确的判断病情。

  • ,再结合脉诊,甚至结合西医的一些理化检测手段,那会极大的提高诊断的准确程度,也能明显的提高临床疗效。 三、中医凭脉能不能诊断发现问题, 可能也有虔诚信仰中医的人对这个问题要较个真儿,中医凭脉能不能诊断发现问题?回答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某些疾病是能够通过脉诊确定的!例如:患者脉诊涩弱结代(心律不齐,脉搏无...

  • 所以说,看病并不是说一定要问得特别多,诊脉的时间也不是一定要达到多少分钟。常规的问诊要求是按十问歌问,诊脉是要诊到50动,但说实话,如果你要脑子里没有提前把一些方证吃透,你就是诊五百动不懂还是不懂。就好比你没有见过猫,那猫来了你就是盯着它看上五小时不还是认不出来来。如果你以前就见过猫,甚至养过...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