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疗法的推拿方法

小儿推拿手法应轻快柔和,有的手法虽与成人推拿相同,但手法动作及操作方法却不一样。治疗穴位有时也和成人不同。 1.推法:用拇指面(正、侧两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直推法;用双手拇指面在同一穴位起向两端分开推,称分推法(图2)。2.揉法:用指端(食、中、拇指均可)或掌根,在选定的穴位上贴住皮肤,带动皮肉筋脉作旋转回环活动,称揉法(图3)。治疗部位小的用指端揉,大的用掌根揉。3.捏脊法;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算作捏脊一遍(图4)。此法多用于小儿疳积,故又称“捏积”。4.推脊法:用食、中指(并拢)面自病儿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处,称推脊法(图5)。此法适用于高热。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图6及表)。穴名│位置│主治│操作脾土穴;拇指罗纹面;腹泻、呕吐;用推法,推200~500次 自食指端桡侧边缘至虎口,成一直线;食积、腹泻;用推法,推100~300次 大肠穴用推法,分补大肠,清大肠,清补大肠3法;自指尖推向虎口为补大肠,反之为清大肠,来回推为清补大肠,亦称平补平泻。推5~10分钟,1000~2000次。板门穴;大鱼际隆起处;胸闷、呕吐、食积腹满、食欲不振;用推法或揉法,50~200次三关穴 ;前臂桡侧边缘,自腕横纹直上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外感怕冷无汗、营养不良;用推法,自腕部向上推至肘部,推200~500次六腑穴 ;前臂尺侧边缘,自腕横纹直上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发热、多汗,虚证忌用;用推法,自肘部向下推至腕部,推100~500次天河水穴;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直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身热烦躁,外感发热;用推法,自腕部向上推至肘弯处,推100~500次七节穴;第四腰椎至尾骶成一直线;腹泻、痢疾、食积腹胀、肠热便秘;用推法,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均可,推200~500次龟尾穴;尾椎骨处;腹泻、脱肛、便秘;用揉法,揉300~600次丹田穴;脐下2 寸;少腹痛、遗尿、脱肛、小便赤少;用摩法或揉法,操作3~5分钟

2016-06-01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3:30: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此外,家长可将食指与中指置于孩子肚脐周围,顺时针轻柔按摩,约100次;再用两拇指从肚脐眼中间向外推,重复100次。在腿部足三里穴位,用拇指轻揉约100次。这些推拿手法有助于缓解孩子的呕吐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呕吐原因多样且复杂。如症状严重,建议首先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切勿盲目在家自行治疗...

  • 首先,是“开天门”的手法。此手法操作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的直线上,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自下而上交替直推50至100次。操作时需注意用力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约为每分钟200至300次。这一步骤具有醒脑、镇惊、安神的功效。接着是“推坎宫”的步骤。这一手...

  • 首先,我们可以从穴位按揉开始。找到宝宝的天突穴、膻中穴、中脘穴和丰隆穴,每个穴位轻轻按揉三分钟即可。这种方法能够刺激相关穴位,有助于缓解鼻炎症状。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些常用的推拿方法。用自己的大拇指轻轻推擦印堂穴约一分钟,能够缓解鼻塞;按揉太阳穴1-3分钟,有助于减轻鼻部不适感;用中指指...

  • 5. 揉大椎穴:用拇指轻轻揉颈后第七颈椎下的大椎穴。6. 推挤等推拿手法: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推拿动作,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效果。通常经过上述小儿推拿手法治疗3-5次,轻至中度发热的儿童体温基本上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如果热度较高,可以适量蘸取冷水进行推拿以增强效果。

  • 直推法是一种基础的小儿推拿手法,其操作要求拇指或食指、中指在特定区域上进行直线推动。当使用拇指进行直推时,主要依靠手腕的内收和外展动作,这一过程需要拇指保持稳定而手腕灵活,以便准确地执行推拿动作。若选择食指和中指进行直推,则需要肘部适当屈伸,使手指在皮肤上形成一定的推力,达到治疗效果。...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