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治疗手法

一、分推肩胛骨300次

  位置:肩胛骨也叫胛骨、琵琶骨。位于胸廓的后面,是倒置的三角形扁骨,介于第2~7肋之间。

  手法:用双手沿双肩胛骨骨缝作弯月形从上向下推动

  操作:建议用八字形分推法,从肩井穴开始,沿着肩胛骨内侧缘,从上往下往、往两侧做分推,手指要用些内力,刺激到的穴位有肩井穴、风门穴、肺俞穴等治疗咳嗽的大穴。时间次数的操作上每次不少于200-300次,尤其针对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气管炎、肺炎等则需要按摩的时间会更多5-10分钟,可以陪着宝宝看动画片的时候按摩。中间手法可以分推一段时间,然后揉肺俞,再分推,而后揉肺俞交替操作。

  功效:有宣肺、镇咳作用

  主治:用来镇咳与治疗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二、按揉肺腧1分钟

  位置: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先找到颈项部最突出的棘突,即第7颈椎棘突。向下沿棘突逐个触摸至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就是肺俞穴

  操作:患者取舒适俯卧位,操作者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肺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大鱼际紧贴于穴位,稍用力下压,来回摩擦穴位,以局部有热感、皮肤微红为度,再轻揉按摩放松。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功效:刺激肺俞穴可增强呼吸功能,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增加,明显减低气道阻力,改善肺的功能

  三、按揉天突1分钟

  位置: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

  技巧:取穴时,可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天突穴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功效】理气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呕。

  【主治】咳喘胸闷,痰壅气急,恶心呕吐,咽喉肿痛。

  四、按揉膻中1分钟

  位置:两*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五、小儿咳嗽有痰推拿手法

  一旦宝宝咳嗽加重,尤其咳嗽带痰时,要迅速调整手法,在前面初咳的手法基础上用咳嗽带痰的手法进行处理。

  运内八卦300次

  按揉掌小横纹1分钟

  按揉中脘1分钟

  分推腹阴阳300次

  按揉丰隆1分钟

  捏脊10遍

  小儿咳嗽恢复期

  当咳嗽进入尾声,只有偶尔几声咳嗽时,这个时候要补脾补肾,具体手法时

  六、补脾经300次

  位置:在手掌的大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推。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间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七、补肾经300次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沿着小指从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八、按揉足三里1-2分钟

  位置:膝盖髌骨下外侧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外一横指(中指)按之凹陷处,左右腿各一穴位。

  取穴技巧:小一点的宝宝可以让他平卧在床上,大一点的宝宝可以让他坐着,双膝稍微屈曲,然后爸爸妈妈用拇指指腹沿着宝宝的小腿下端胫骨外侧缘由下向上推,当推至突出的斜面骨头不能再推时,拇指尖所指处向外旁开一横指即是

  操作:将左右手分别放于同侧的足三里穴位上按摩,也可以单侧按摩,或者也可以用拇指稍微屈曲直接按压在足三里穴位上,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力度以能够忍受为度,按揉结合,让刺激充分到达肌肉组织的深层,至局部皮肤有热感为度,每次以5~10分钟为宜,一天2~3次即可。

  九、捏脊10遍

  操作:两手拇指和食、中指相对沿脊柱两旁,由龟尾部向大椎方向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

  要点

  1.捏到大椎一定要提两下。

  2.到大椎后一定要向下抹。

  3.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

  4.捏完五遍后,要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几遍,令其后背发红发热。

  5.最后还要在尾骨上拍三下

  小精灵温馨提示:

  使用推拿时,一定要根据宝宝的疾病发展迅速调整手法,当感觉推拿效果不好时,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推拿次数和时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能迎来质的飞跃。2023-03-10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2:25: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此外,“工字型”擦脊背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宝宝的脊柱督脉处上下快速搓擦,直至热透;在肺俞穴和肾俞穴处横向搓擦,同样以热透为度。这种方法能够温暖背部经络,促进气血流通。最后,肩脊法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分推肩胛骨300次,能够舒缓肩背紧张;按揉肺俞穴2-3分钟,有助于增强肺功能;...

  • 小儿推拿治疗宝宝便秘的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补肾水 操作手法:从小指根推至小指尖,约100次左右。 功效:补肾固本,清热利尿,有助于改善宝宝便秘情况。2. 摩腹 操作手法:用手掌或四指轻贴宝宝腹部,顺时针缓慢移动,力度适中。 功效:促进肠蠕动,调和脾胃,降逆消导,补脾健胃,对便秘有良好...

  • 首先,是“开天门”的手法。此手法操作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的直线上,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自下而上交替直推50至100次。操作时需注意用力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约为每分钟200至300次。这一步骤具有醒脑、镇惊、安神的功效。接着是“推坎宫”的步骤。这一手...

  • 咳喘 推拿手法:揉肺俞、分推肩胛骨、揉膻中、推天突。消化不良 推拿手法:揉板门、推四横纹、摩腹、捏脊。夜啼 推拿手法:揉小天心、揉百会、清肝经、清心经。鼻塞流涕 推拿手法:揉迎香、推攒竹、揉风池。以上推拿手法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家长切勿自行操作,以免对小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3. 按揉眉梢后太阳穴:用中指或拇指轻轻按揉眉梢后方的太阳穴。4. 拿风池、肩井: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拿起颈后两侧的风池穴和肩井穴。5. 揉大椎穴:用拇指轻轻揉颈后第七颈椎下的大椎穴。6. 推挤等推拿手法: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推拿动作,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效果。通常经过上述小儿推拿手法治疗3-5次...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