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的寒热虚实如何辨别?

【寒证】 阴盛可表现为寒的证候,阳虚亦可表现为寒的证候,故寒证有实寒证、虚寒证之分。感受外界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所致,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多为实寒证;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偏胜者,多为虚寒证,即阳虚证。寒邪袭于肤表,多为表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阳气亏虚所致者,多为里寒证。  各类寒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其常见证候有恶寒,畏冷,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倦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润,脉紧或迟等。  由于寒邪遏制阳气,或阳虚阴寒内盛,形体失却温煦,故见恶寒,畏冷,肢凉,冷痛,喜暖,倦卧等症;寒不消水,津液未伤,故口不渴,痰、涎、涕、尿等分泌物、排泄物澄澈清冷,苔白而润。【热证】
阳盛可表现为热的证候,阴虚亦可表现为热的证候,故热证有实热证、虚热证之分。火热阳邪侵袭,或过服辛辣温热之品,或体内阳热之气过盛所致,病势急而形体壮者,多为实热证;因内伤久病,阴液耗损而虚阳偏胜者,多为虚热证,即阴虚证。风热之邪袭于肌表,多为表热证;热邪盛于脏腑,或因阴液亏虚所致者,多为里热证。  各类热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其常见证候有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等。
由于阳热偏盛,津液被耗,或因阴液亏虚而虚热内盛,故见一派热象明显、阴津亏耗的种种表现。【寒热证鉴别要点】
寒证与热证,是机体阴阳盛衰的反映,是疾病性质的主要体现,故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尤其是恶寒发热及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是辨别寒证与热证的重要依据。【实证】 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而以阳、热、滞、闭等为主,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所形成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实证以邪气充盛、停积为主,但正气尚未虚衰,有充分的抗邪能力,故邪正斗争一般较为剧烈,而表现为有余、强烈、停聚的特点。  实证是非常笼统的概念,范围极为广泛,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其病因病机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以及虫毒等邪气侵犯人体,正气奋起抗邪,故病势较为亢奋、急迫,以寒热显著、疼痛剧烈、呕泻咳喘明显、二便不通、脉实等症为突出表现;二是内脏机能失调,气化障碍,导致气机阻滞,以及形成痰、饮、水、湿、脓、瘀血、宿食等,有形病理产物壅聚停积于体内。因此,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热邪、燥邪、疫毒为病,痰、饮、水气、食积、虫积、气滞、血瘀、脓等病理改变,一般都属实证的范畴。  由于感邪性质的差异,致病的病理产物不同,以及病邪侵袭、停积部位的差别,因而各自有着不同的证候表现,所以很难以哪几个症状作为实证的代表。临床一般是新起、暴病多实证,病情激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虚证】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不足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不足而邪气并不明显。  人体正气包括阳气、阴液、精、血、津液、营、卫等,故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津液亏虚、精髓亏虚、营虚、卫气虚等,都属于虚证的范畴。根据正气虚损的程度不同,临床又有不足、亏虚、虚弱、虚衰、亡脱之类模糊定量描述。  虚证的形成,可以由先天禀赋不足所导致,但主要是由后天失调和疾病耗损所产生。如饮食失调,营血生化之源不足;思虑太过、悲哀卒恐、过度劳倦等,耗伤气血营阴;房室不节,耗损肾精元气;久病失治、误治,损伤正气;大吐、大泻、大汗、出血、失精等致阴液气血耗损等,均可形成虚证。  各种虚证的表现极不一致,很难用几个症状全面概括,各脏腑虚证的表现也各不相同。临床一般是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2013-10-17
中医核心考点全攻略-第2篇 中医诊断学08八纲辨证01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2020-12-25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5-04-10 00:03:2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实寒:实寒则是指体内寒邪盛,主要表现为怕冷、四肢发凉、腹部冷痛剧烈;舌苔表现为白色且滑润,脉象为沉弦。虚寒:虚寒则是指阳气不足,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手脚冰冷、无力、腹泻、小便清澈;舌色淡,舌苔薄白且润泽,脉象为细迟或微细。

  • 寒证和热证则是根据人体阴阳状态来辨别。寒证多见于机能过度减退,如阳虚生寒,表现为虚寒证;热证则多因阴虚生热,表现为虚热证。虚实夹杂,指体内同时存在虚实两种情况。如腹水病人,因病久正气虚,同时又有腹水实证。治疗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先补后攻、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的方法。寒热是另一种病状...

  • 因邪气性质、病理产物种类以及病邪侵袭部位的不同,实证呈现多样化证候。通常新病、急病、体质壮实者多表现为实证。

  • 1. 虚实病症通常通过表里寒热等不同症状表现出来,形成了多种证候,如表虚、表实、里虚、里实、虚热、实热、虚寒和实寒等。2. 表虚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风邪引起的表证,主要特征是恶风和自汗,属于外感表虚。二是肺脾气虚,导致卫气不能固守肌表,常自汗出,易受外邪侵袭,属于内伤表虚。3. ...

  •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综合考虑病人的舌象、脉象以及症状,来判断寒热虚实的具体情况。虚证与实证相对,虚证常见于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减退的情况,表现为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而寒热虚实的具体表现,往往需要通过详细的问诊和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准确判断。中医治疗寒热虚实各有不同的方法。寒证多...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