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别表里寒热虚实请举例!

中医核心考点全攻略-第2篇 中医诊断学08八纲辨证01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2020-12-31
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则辨证之法亦不出此。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与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冻饮料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
一病之虚实,全在有汗与无汗,胸腹胀痛与否,胀之减与不减,痛之拒按与喜按,病之新久,禀之浓薄,脉之虚实以分之。假如病中无汗,腹胀不减,痛而拒按,病新得,人禀浓脉实有力,此实也。假如病中多汗,腹胀时减,复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则痛止,病久,禀弱,脉虚无力,此虚也。
一病之表里,全在发热与潮热,恶寒与恶热,头痛与腹痛,鼻塞与口燥,舌苔之有无,脉之浮沉以分之。假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上无胎,脉息浮,此表也。假如潮热恶热,腹痛口燥,舌苔黄黑,脉息沉,此里也。
至于病之阴阳,统上六字而言,所包者广。热者为阳,实者为阳,在表者为阳;寒者为阴,虚者为阴,在里者为阴。寒邪客表,阳中之阴;热邪入里,阴中之阳。寒邪入里,阴中之阴;热邪达表,阳中之阳。而真阴、真阳之别,则又不同。假如脉数无力,虚火时炎,口燥唇焦,内热便结,气逆上冲,此真阴不足也;假如脉大无力,四肢倦怠,唇淡口和,肌冷便溏,饮食不化,此真阳不足也。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之别,总不外此。然病中有热证而喜热饮者,同气相求也。有寒证而喜冷冻饮料,却不能饮者,假渴之象也。有热证而大便溏泻者,挟热下利也。有寒证而大便反硬者,名曰阴结也。有热证而手足厥冷者,所谓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是也有寒证而反烦躁,欲坐卧泥水之中者,名曰阴躁也。有有汗而为实证者,热邪传里也。有无汗而为虚证者,津液不足也。有恶寒而为里证者,直中于寒也。有恶热、口渴而为表证者温热之病自里达表也。此乃阴阳变化之理,为治病之权衡,尤辨之不可不早也。
摘选自医学心惊2016-04-20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7:04: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核心考点全攻略-第2篇 中医诊断学08八纲辨证01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 虚热:虚热则是指阴液亏损,主要表现为消瘦、疲乏、低热、夜间出汗、手足心热、口干但不想饮水;舌色为红色,舌苔少或无,脉象细而数。实寒:实寒则是指体内寒邪盛,主要表现为怕冷、四肢发凉、腹部冷痛剧烈;舌苔表现为白色且滑润,脉象为沉弦。虚寒:虚寒则是指阳气不足,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手脚...

  • 1. 虚实病症通常通过表里寒热等不同症状表现出来,形成了多种证候,如表虚、表实、里虚、里实、虚热、实热、虚寒和实寒等。2. 表虚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风邪引起的表证,主要特征是恶风和自汗,属于外感表虚。二是肺脾气虚,导致卫气不能固守肌表,常自汗出,易受外邪侵袭,属于内伤表虚。3. ...

  • (一)表虚证 表虚证有两种,一是指感受风邪而致的表证,以恶风、自汗为特征,为外感表虚。二是肺脾气虚,卫气不能固秘,肌表疏松,经常自汗,易被外邪侵袭的表虚者,属内伤表虚。【临床表现】外感表虚:头痛、项强、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内伤表虚:平时常自汗出,容易感冒,兼有面色淡白,...

  • 一、阴证特点: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气短懒言,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脉沉细无力。二、阳证特点:面红身热,神烦气粗,声大多言,口渴饮冷,尿赤便干,苔黄,脉数有力。此外,还有阴虚、阳虚、亡阴、亡阳等证。这些病证名称中虽有阴阳,但实质是以虚证为主,应属阴证。三、阴虚...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