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笔记66|月经期感冒一律用小柴胡汤

一五七、“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鞭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只有纯太阳证时才去发汗,这里兼有里证,当不确定时先不发表。

“ 刺大椎第一间 ”泄太阳的热,大椎为三阳之会,大椎穴放血,太阳的热会退掉。“头项强痛”是因为肺气无法出,表热不能散,胸阳的热往上冲,造成头痛,刺 肺俞 能解表。

太阳与少阳并病 ,本该给小柴胡汤,张仲景只有这一条不用小柴胡汤。因为病人肠胃的津液已经虚掉了,血里面会太热,血里的水不够,肝藏血,这时候肝肿起来顶到胃,看似结胸,胃里面很难过,胃的地方硬硬的,故刺 肝俞 ,让血里面的热出来。

给病人发汗时先看病人的嘴唇,嘴唇干就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可能是大便堵到了,支沟照海天枢穴都可用,不只是肝募期门。

一五八、妇人“中风”,发热恶寒,得之八九日,经水迟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女人得桂枝汤证(有点汗),八九日还没好,在进入少阳时来月经了,热除而脉迟,代表病往里走,顺着三焦淋巴系统走到子宫里去,造成“ 胸胁下满,如结胸状 “。“ 谵语 ”代表血不够,子宫肝臓都是血室,刺期门泻肝热,张仲景还是处方更厉害。

一五九、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只要有感冒,又碰上月经,不管哪个前哪个后,一律给小柴胡汤和解。子宫卵巢在中医里叫女子孢,属奇恒之腑,归入三焦。月经期间,经血从胸腔往下行,表寒也随之往下走,如果这时开发表的药,一发汗经血逆行,月经没了,但一定鼻子出血。

这里“ 热入血室,其血必结 ”,有瘀血在子宫里,会时热时冷,如疟状。

一六〇、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下焦,必自愈。

女人伤寒发热感冒,还来不及吃麻黄汤,月经来了,免疫系统还在跟病邪抗争,一时无法同时应付两种问题,便“ 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 ”,这也是热入血室,但 无犯胃气及上下焦 ,可能是中风和伤害的病毒不一样,中医不去管它是什么病毒,只看证,这种情况不治也会自己好,用小柴胡汤好得快一点。2022-08-01
mcxzy 阅读 27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3:54: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六〇、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下焦,必自愈。女人伤寒发热感冒,还来不及吃麻黄汤,月经来了,免疫系统还在跟病邪抗争,一时无法同时应付两种问题,便“ 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 ”,这也是热入血室,但 无犯胃气及上下...

  • 伤寒论第79条辨: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原文解释:若患者在伤寒病程中经过泻下治疗后出现心烦、腹部胀满以及坐卧不宁的症状,这是由于热邪郁结于胸膈,气机阻滞于腹中所致。此时,宜用栀子厚朴汤来清热解郁,理气宽腹。与第66条辨相对照:若患者在发汗后出现腹胀满的症...

  • 伤寒,本寒下,医吐下之。上有浮热,中焦虚寒。87. 麻黄升麻汤 麻黄2.5两,升麻1两1分,当归1两一分,知母18铢,黄芩18铢,葳蕤18铢,芍药6铢 天冬18铢,桂枝6铢,茯苓6铢,石膏6铢,白术6铢,干姜3铢。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汇利不止。 阴阳两伤而又上热下寒。

  •       1.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12克,黄芩、党参、半夏、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擘)4枚,水煎服。      此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广泛用于外感发热、肝炎、胆囊炎、胃炎、胰腺炎、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小儿腹泻、神经性呕吐、渗岀性胸膜...

  • 在整部《伤寒杂病论》中,厚朴量用半斤(八两)的方剂包括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大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和厚朴七物汤4方。 《伤寒论》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厚朴半斤,半夏半斤,甘草二两,人参一两,生姜半斤,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