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内经中的养肾精华

内经原文   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疏疏)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经络养肾法   肾经上分布着许多滋养肾脏的穴位,因此要想从多方面改善肾脏功能,就需要调理肾经。
肾经主治病症
  多用于治疗肾病,肺病,咽喉病,前阴病,妇科病,以及经脉所过部位的病变。
  ◎妇科、前阴病: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遗尿,癃闭。
  ◎肾虚证:耳鸣,耳聋,腰痛,咽痛,气喘,下渴,齿痛。
  ◎外经病:足心热,下肢痿痹,股内后侧痛。
肾经上养肾穴位大公开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底涌泉穴,止于胸前的俞府穴,主要循行于下肢的内侧和躯干的前面,沿前正中线的两则。肾经的穴位中内侧涌泉位于脚底,其他的穴位都位于腿足的内侧或胸腹,大都藏得很深。
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是一个滋养肾脏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此穴,有强壮筋骨、益精填髓、补肾壮阳的功效。中医自古就有临睡搓脚心百次可延年益寿的说法。同时,涌泉也是养生的必用之穴。涌泉穴作为阴经井穴,穴性属木,与肝经同气相求,用之可以舒解肝郁、镇惊熄风而宁神;井主“心下满”,还可以治疗因胸闷或胃肠胀满导致的失眠。每天夜里在临睡前,将两手心搓热,对搓两足心(涌泉)极热,存意念吸气入涌泉穴,停留不去,久久行之,高枕无忧,屡试屡验(图①)。

太溪
  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原穴,具有较强的补益肾气作用。
  针刺太溪对全身很多脏腑器官均有调整作用。太溪穴既补肾气,又滋肾阴,作用比地黄丸还要强(图②)。

复溜   复溜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本穴为肾经金穴,为本经母穴,凡肾经虚证,均可针本穴补之。复溜穴是治疗汗症的要穴,可补肾益阴,治疗遗精等,常常配合谷穴一同使用。
筑宾   筑宾穴在小腿内侧,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筑宾穴是肾经上的解毒要穴,可治药物中毒、梅毒(配委中点刺出血)等(图③)。

养肾生活术   ◎经常进行腰部活动可以健运命门,补肾纳气。
  ◎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复精气神的重要保障,即使工作再紧张,烦心事再多,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也要按时休息。
  ◎多吃一些豆类蔬菜,如扁豆、刀豆、豌豆、豇豆等。
  ◎肾脏病患者可以多吃海带。
2022-09-28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8:56: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打开《黄帝内经》,领悟饮食养肾的精要 2、饮食是保养先天精气的关键,荤素搭配,五谷皆食,饥不暴食,渴不狂饮,五味不偏嗜 3、远离生冷食物 4、优先选择的养肾食物,黑豆,养肾的最佳豆,黑米,滋阴养肾的“神米”,核桃,养肾健脑之佳品,栗子,补肾气、强筋骨的“干果之王”,黑芝麻,养肝肾...

  • 肾经五输穴:肾脏的守护者 足少阴肾经,作为养肾的基石,起始于足底的涌泉穴,终止于俞府穴,共27穴,对非专业人士来说,记忆起来并非易事。然而,五输穴的存在,让养肾之路更加简单。《黄帝内经·灵枢》中,将五输穴定义为:“井、荥、输、经、合”,分别对应涌泉、然谷、太溪、复溜和阴谷五穴。...

  • 《黄帝内经》中的“肾精充足,目视精明”一语,强调了肾脏精气充足与眼睛视觉清晰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肾脏所藏的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而眼睛的视觉功能正常则需要充足的精气滋养。因此,保养肾脏对维持健康和精力充沛至关重要。养肾的方法包括饮食调理、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睡眠习惯。肾精分为先天之精...

  • 总之,“肾精充足,目视精明”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意思是肾脏中的精气充足可以滋养眼睛,使眼睛视觉清晰、明亮有神。在中医中,养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通过保养肾脏可以保持人体的健康和精力充沛。而保持肾脏精气充足的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睡眠等。

  • 1、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乃是肾经的首穴,人体长寿大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可见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身强力壮。推搓...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