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方法是什么?

(一)额区
1.额中线在额部正中发际内,自发际上0.5寸,即神庭穴向下针1寸(图8-118)。主治神志病,头、鼻、舌、咽喉病,如神昏、失眠、头痛、鼻塞、目赤、咽痛等。属督脉经。
2.额旁1线
在额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角,自发际上0.5寸,即眉冲穴沿经向下针1寸(图8-118)。
主治肺、支气管、心脏等上焦病证,如咳嗽、胸痛、感冒、气喘、失眠、眩晕、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属足太阳膀胱经。
3.额旁2线
在额部额旁1线的外侧,直对瞳孔,自发际上0.5寸,即头临泣穴沿经向下针1寸(图8-118)。主治脾、胃、肝、胆、胰等中焦病证,如胃痛、脘痞、泄泻、腹胀、胁痛等。属足少阳胆经。
图8-118头皮针标准化方案额区

4.额旁3线在额部额旁2线的外侧,直对目外眦角,自头维穴内侧0.75寸处,即本神穴与头维穴之间发际上0.5寸,向下针1寸(图8-118)。
主治肾、膀胱、生殖系统等下焦病证,如遗精、阳痿、癃闭、尿频、遗尿等。属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
(二)顶区
1.顶中线
在头顶部正中线,自百会穴向前至前顶穴(图8-119)。主治腰腿足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脱肛、阴挺、尿频、眩晕、头痛等。属督脉。
2.顶颞前斜线在头部侧面,即自前顶穴起,止于悬厘穴的连线(图8-119)。将全线分五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瘫痪,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脑动脉硬化。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3.顶颞后斜线
在头部侧面,位于顶颞前斜线之后,与之相距1.5寸,在百会穴与曲鬓穴的连线上(图8-119)。将全线分五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感觉异常,中2/5治疗对侧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疗对侧头面部感觉异常。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4.顶旁1线在头顶部,位于顶中线外侧,距顶中线1.5寸,即自承光穴起沿经往后针
图8-119头皮针标准化方案顶区

1.5寸(图8-120)。主治腰腿足病症,如下肢瘫痪、麻木、疼痛等。属足太阳膀胱经。
5.顶旁2线
在头顶部,顶旁1线外侧,距顶中线2.25寸处,即自正营穴起沿经往后针1.5寸(图8-120)。主治肩、臂、手的病症,如上肢瘫痪、麻木、疼痛等。属足少阳胆经。
(三)颞区
1.颞前线
在头部侧面,颞部两鬓内,即自颔厌位起,止于悬厘穴的连线(图8-120)。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瘫及口腔疾病等。属足少阳胆经。
2.颞后线
在头部侧面,颞部耳尖直上方,即自率谷穴起,止于曲鬓穴的连线(图8-120)。主治偏头痛、眩晕、耳聋、耳鸣等。属足少阳胆经。
图8-120头皮针标准化方案颞区

(四)枕区
1.枕上正中线
在枕部,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即自强间穴起至脑户穴的连线(图8-121)。主治眼病、腰脊痛。属督脉。
2.枕上旁线
在枕部,与枕上正中线平行,距枕上正中线0.5寸(图8-121)。主治皮质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属足太阳膀胱经。
3.枕下旁线
在枕部,为枕外粗隆两侧向下的2寸长的垂直线,即自玉枕穴起止于天柱穴的连线(图8-121)。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等。属足太阳膀胱经。
图8-121头皮针标准化方案枕区

2019-08-05
mcxzy 阅读 138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7:42: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MS 1: 额中线部位:头前部,从督脉神庭向下延伸1寸,主治头痛、头晕、眼痛等。刺法:沿皮向下刺,快速运针。…MS 13: 枕上旁线部位:后头部,督脉脑户穴旁开0.5寸,用于视力障碍的治疗。刺法:从下端向上刺入1.33寸,快速捻针。操作方法包括:选择恰当 ,消毒后,使用特定针具进针,进行快...

  • 头针疗法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区域来达到治疗目的。定位关键在于两条标准线:前后正中线和眉枕线。1. 运动区位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投影,上点在前后正中线后0.5厘米,下点在眉枕线与鬓角发际处。上1/5对应下肢及躯干瘫痪,中2/5治疗上肢瘫痪,下2/5负责头面部运动和语言障碍。2. 感...

  • 百会穴: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主治升阳固脱、振奋阳气等,适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等。局部按压有微胀感。风池穴: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主治祛风解表、清头明目等,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太阳穴: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1寸凹陷处,主...

  • 标准定位:位于头顶部,当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共4个穴位。功用: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主治病症: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精神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等。2,当阳穴 位置:位于头前部,当正视时瞳孔直上,前发际上1寸处。作用:袪风明目,宁神定志;疏风通络,清...

  • 05 风池穴:枕骨下两侧,平耳垂凹陷处。  缓解症状:头痛、头晕、颈痛。06 迎香穴:鼻翼外缘,鼻唇沟陷处 。 缓解症状:面瘫、鼻病。07 鱼腰:眉毛中点。 主治:眉棱骨痛,三叉神经痛,面瘫等。08 丝竹空:眉梢头略人眉毛处。 主治:眉棱骨痛,头痛,眼病,面瘫等。09 ...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