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交与足太阴1 三阴交首见于《黄帝明堂经》,部位在“内踝上八寸”其中“三阴”指足太阴---三阴交,在宋本《千金》中作足太阴交2 六朝后,三阴交部位,除《千金》《圣惠》等书引文中作“八寸”外,所有文献均作“三寸”3 六朝前,“足太阴”位置“内踝后白肉际陷骨宛中”《医心》4 六朝后,足太阴部位移至“内踝上三寸”---十二经脉穴中唯一过于手足腕踝关节5 混淆源头:《灵枢卫气》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后世医家多理解为内踝上三寸,从而引起“足太阴”穴部位改变6 六朝时,足太阴与三阴交并未混淆7 六朝后,三阴交(足太阴交)与足太阴相混;至《千金翼》中“足太阴穴在内踝上一夫,一名三阴交。”至此彻底混淆8 宋以后,为了避免混淆,像“足太阴”这样的腧穴名不再使用,而将内踝上三寸处成为“三阴交”,但其主治症仍沿用“内踝上八寸”之“三阴交”穴主治症,并非“足太阴”主症9 自唐代,“三阴交”之“三阴”已被理解成太阴,少阴,厥阴之三阴,从而被视为三阴经交会穴,一直沿袭至今。―――黄龙祥《学术史大纲》杏林耕读整理
2016-05-09
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