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中风偏瘫中针灸应该选择什么位置?

‍‍‍‍‍‍医学专家称,针灸能治中风偏瘫的选穴。中风偏瘫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肢体不灵活,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肢体康复过程中,可达到缩短病程、改善肌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优点。下面,我们且看看专家们是如何对此做解释的吧。
中风多由肝肾不足,肝阳上亢,火动生风,气血上冲于脑而致。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分清闭脱二症:若牙关紧闭,两手握固为闭症,治当开窍、泻热;若口开、手撒、眼合、遗尿,则为脱症,治当回阳固脱。

我国的传统医学通过3年的系统临床研究,证明了用针刺调理髓海的方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有显著疗效,摸索出了一个以针刺治疗该病症并有确切疗效的穴位组方。它不仅可显著缩短食物通过口咽部的时间,而且还能减少或去除会厌谷、梨状窝的食物残留及误吸。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介绍如下:

1、口眼歪斜取穴
主穴:听会、地仓、合谷、迎香
配穴:风池、水沟、颊车、丝竹空等。

2、半身不遂取穴
主穴: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
配穴:手三里、大柱、风市、承山、解溪等。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3、耳穴压丸预防中风
主穴:分耳背和耳前二组(1)耳背穴耳背心、耳背肾、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2)耳前穴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脾。
配穴:交感、肝、胃、大肠、额、缘中、枕。
一般仅用常用穴,如预防过程中出现某些症状时,再据症酌配辅助穴。一般于考前1个月施术,用黄荆籽贴敷(如无,可用王不留行籽代替),令被防治者自行按压,每日3~5次,每次按压10~20min,另于睡前20min常规按压一次。以局部发红、发热为佳。5日更换1次。
以上,是专家们征对针灸治中风偏瘫的选穴的解析,怎么样,你现在知道了吧。这种针刺疗法与上述所说国外流行的阶段性摄食配合康复功能训练相比,不但疗效更优,而且操作简便,起效快,费用低廉。
‍‍‍‍‍‍2018-01-13
‍‍‍‍‍‍偏瘫(hemiplegia)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应该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
偏瘫的治疗时间长,需要持之以恒,要注重日常护理,供给营养丰富和易消化的食物,满足蛋白质、无机盐和总热能的供给;对失语患者施行语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说话能力;听音乐、练习乐器、缝纫、绘画等振奋患者的精神和情绪,运用心理疗法促使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康复。‍‍‍‍‍‍2018-01-13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1:49: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气虚血瘀的患者可以选用气海、膈俞、血海。阴虚风动,选用太溪、风池。部分患者有言语和吞咽障碍,可以选用通里、廉泉、金津、玉液。便秘的患者选取支沟、天枢。复视的患者可以针刺睛明、风池。针对偏瘫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早期软瘫期可以给予针灸配合电针治疗,要加大电针的刺激量。对于痉挛期的患者,主要选...

  • 针对肢体偏瘫,可选取肩髃、曲池、颌骨、足三里、解溪等穴位,如伴发吞咽困难,可加风池、完骨穴。急性期可采用中药针剂治疗,如丹红、红花、血栓通、灯盏花、丹参针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改善微循环,促进及改善脑部供血,有利于脑组织的恢复。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3、耳穴压丸预防中风 主穴:分耳背和耳前二组(1)耳背穴耳背心、耳背肾、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2)耳前穴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脾。配穴:交感、肝、胃、大肠、额、缘中、枕。一般仅用...

  • 而引起的肢体的活动障碍。在这种疾病里针灸有很好的作用,通过针刺以后改善肢体的状态,选择患侧的肢体或者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偏瘫,常用的穴位有人中、内关、三阴交等一些穴位。但是没有一种方法是有特效的,但针灸有很好的治疗方法,通过辨证选穴、配伍可治疗的很好。

  • 1. 中风偏瘫:针对上焦区进行针灸治疗。2. 急性扭伤:针灸治疗应选在下焦区。3. 落枕:针对双上焦区进行治疗。4. 降血压:双肝区是眼针治疗的首选部位。5. 痛经:针灸治疗集中在双下焦区。6. 遗尿或尿频:下焦区、肝区和肾区是治疗的关键。7. 心律不齐:双心区进行针灸有助于调整心脏功能。8. ...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