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穴——滋润生命的泉眼,滋阴抗衰老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如山环水抱中的水源,润泽着生命活动。涌泉穴是人体的“长寿穴”之一。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推搓涌泉穴疗法可以防治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50余种疾病。
经常按摩涌泉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中医认为,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
《苏东坡文集》记载:闽广很多人染有疟疾,有个武将却多年安然无恙。后来人们发现,他每日五更起坐,两足相对,热摩涌泉穴无数次,以汗出为度。很多人仿效此法,不仅很少得病,而且有多年痼疾的人也不治而愈。
⑴擦法: 我国清代第一部外治专著《急救广生集》中说:“擦足,每晚上床时,用双手握趾,一手擦足心,如多至千数,少至百数,觉足心热,将足趾微微转动,二足更番摩擦。盖涌泉穴在两足心内,摩热睡下,最能固精融血,康健延寿。”
⑵按法: 用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压足心涌泉穴,以能耐受为度。
⑶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来回按揉,每足心揉100次为宜。常用此法能疏通心肾,调整内脏功能;可预防感冒,降低血压,治眩晕、失眠;又可使中老年人步履轻捷、足胫强健,并可促进睡眠,使大小便通畅。
⑷火烘法: 用中药川乌100g,樟脑10g,共研为细末,用醋调制成弹子大小,置于足心;足下放微火烘烤,温度以能耐受为度,用衣被围住身体,使汗出如涎,即生效。此法可治足、膝等关节风湿疼痛。
⑸灸法: 宋代《扁鹊心书》指出:“涌泉二穴,在足心宛中,治长年脚气肿痛,或脚心连胫骨痛,或下肢腿肿,沉重少力。”用艾条或艾柱灸涌泉穴20~30分钟,每晚临睡前灸一次即可。灸足心法可以治疗多种病症,尤其对虚寒证效果更好,但阴虚火旺证不宜用此法。
⑹足心膏药法: 在《清太医院配方》一书中,载有“延年涌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药用杜仲、牛膝、熟地、附子、续断、甘草各60g;生地、小茴香、菟丝子、天麻子各15g;雄黄、木香、丁香、乳香、没药各6g;麝香0.6g。用香油1500g,将所列杜仲至木香等前12种药熬枯去渣,入铅丹收膏,再加入丁香、乳香、没药、麝香等搅拌成膏,制成膏贴。据载: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后天亏损,骨痿身瘦,阳气虚弱,以致腠理不密,易受风寒,常多疾病。若常贴涌泉穴,兼贴肾俞、关元穴,不但终身永无寒湿、脚气、瘫痪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⑺意守法: 双目微闭,舌抵上腭,将意念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时间可由短到长,每次可意守30分钟左右。对体弱多病或上热下寒者最为适宜。
2022-08-01
mcxzy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4-18 21:21: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如山环水抱中的水源,润泽着生命活动。涌泉穴是人体的“长寿穴”之一。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推搓涌泉穴疗法可以防治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50余种疾病。经常按摩涌泉穴,有增精...

  • 涌泉穴,作为人体的“长寿穴”之一,其作用广泛,能防治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多种疾病。其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被视为生命的源泉。《黄帝内经》中曾记载:“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

  • 人体黄金点——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中医上认为,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是生命的泉眼。《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涌泉穴在人体养生...

  •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这个穴位经常进行按摩,可以激发肾经的经气,疏通肾经的经络,调和肾脏的气血,调整和改善肾功能,使人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行走有力。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

  • 1、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