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医家张仲景在《伤寒卒病论》里,对三阴病的治疗,根据不同病证,设立的不同方子。灸法相对较少。
如“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等等。
具体灸的部位和方法应当根据患者病证需要,选穴治疗。2020-02-26
如“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等等。
具体灸的部位和方法应当根据患者病证需要,选穴治疗。202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