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经共六十九穴,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原穴为京骨穴,络穴为足少阴肾经之大钟穴。足太阳膀胱经首穴从内眼角睛明穴,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百会),分支至耳上角,在枕部分出两支向下,分别循行分布于背腰、臀部,末穴是小趾端至阴-穴。《灵枢·寒热病》提到:“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蹻、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入-阳,交于目锐。”足太阳膀胱经有病时,主要有疟疾、癫狂、目黄、流泪、小便不利、癃闭、遗尿等症状。穴位:脉睮穴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输)、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 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嘻、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2013-10-12
足太阳膀胱经有多少穴位?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一个重要的经络,穴位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在头部穴位总共10个,比如攒竹、晴明以及承光等等;2、在背部有39个穴位,常见的有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等等,第三、一些脏腑在后背脊柱两侧出现特定的腧穴非常多见,在临床应用范围也非常广,很多大夫喜欢在脊柱两旁的进行刺穴...
足太阳膀胱经,共有六十七穴,起点是睛明,位于目内红肉区域。第一组穴位包括攒竹、眉冲和曲差,它们依次排列,接着是五处和上承光,这两组穴位向上延伸。通天络向下连接玉枕,天柱则位于发际的大筋之上。大杼和风门位于肺经,心俞、督俞和膈俞是心、督、膈三经的交汇点。接下来的穴位按照肝胆脾胃的顺序...
29. 中膂腧穴,第二十椎旁开1.5寸。30. 白环腧穴,第二十一椎旁开1.5寸。31. 上髎穴,第十八椎和小肠腧中间,用于治疗妇科小腹疾病。32. 中髎穴,第十九椎和膀胱腧穴中间,同样用于妇科小腹疾病。33. 次髎穴,第二十椎和中膂腧穴中间,也是治疗妇科小腹疾病的穴位。34. 下髎穴,第二十一椎和...
足太阳膀胱经简称膀胱经,是十二正经之一,是通往头、背、腰,臀、下肢、足等各部分,几乎已贯通全身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 膀胱经一侧有67个穴位,其中有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22个穴位分布在项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
膀胱经共六十九穴,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原穴为京骨穴,络穴为足少阴肾经之大钟穴。足太阳膀胱经首穴从内眼角睛明穴,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百会),分支至耳上角,在枕部分出两支向下,分别循...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 古籍中的膀胱经简介 150次阅读
- 中都穴是在骨面上吗 182次阅读
- 针灸是刺骨么 出血好不好? 165次阅读
- 敲胆经的正确方法 149次阅读
- 都说敲胆经好 还有四个穴位 但我不知道位置在哪啊 有谁能告诉我? 88次阅读
- 脚后跟疼有哪些穴位 6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