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类 水道—筋缩

【单穴功用】
水道,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为足阳明胃经腧穴。水道,"道"指道路、通道。肾主水,膀胱属水,三焦者水道出焉,穴主肾、膀胱、三焦之疾,通调水道,其穴在脐下3寸,关元穴旁开2寸,正当膀胱出水之道,故名水道。本穴具有通调水道,清利下焦湿热,导邪从小便而出之效。用于治疗小腹胀满、疝气、膀胱有寒、三焦结热、小便不利、腰背强急、月经痛。

筋缩,又名筋束。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为督脉经腧穴。因脉气与肝相通,肝主筋,肝病则筋肉挛缩,其穴主治挛缩、筋缩,故名筋缩。本穴具有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用于治疗癫痫、脏躁、小儿惊痫、脊强、瘛疭、眩晕、胃脘痛。

【伍用功能】
水道为足阳明胃经腧穴,有通调水道、清利下焦湿热之功;
筋缩为督脉经腧穴,有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效。
水道其性柔;筋缩其性刚。二穴伍用,有阴阳相配,刚柔相济之妙用,共收缓急止痛之功效。
【主治】
1.脊椎强痛,多由肾精虚损、复感外邪所致。
2.胃脘痛,证属肝气犯胃、饮停心下、小便不利者。
【操作法】
水道:仰卧,平脐下3寸,于腹部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穴。直刺0.5 1寸。
筋缩:俯伏或俯卧,先取约与两肩胛骨下角平齐的第7胸椎棘突下的至阳穴,从至阳向下摸两个棘突,其下方凹陷中是穴。略向上斜刺0.5 1.2寸。
【经验】
水道—筋缩伍用,出自《百症赋》:"脊强兮水道、筋缩。"吕老体会,水道、筋缩伍用,除善治脊背强痛之外,亦常用于治疗胃脘痛,其针感以向胃脘部位放散为佳。
1982年,吕老尝治一中年教师,因久居湿地,渐渐腰背作痛,与天时变化有关,久而久之,经筋受累,以致仰俯困难。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濡、稍滞。令其俯卧,胸腹不可接近床面,呈一弓形勉强卧之。治宜舒筋活络,缓急止痛。处方:身柱、筋缩、水道。治疗经过:每次留针30分钟,每周针4次。连针半个月,疼痛缓解,已能俯卧自如,弓形姿势已除。前后治疗月余,痛止症除。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2022-07-05
mcxzy 阅读 59 次 更新于 2024-07-07 00:37: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又是筋之会穴,有疏泄肝胆、和解少阳、清热除湿、祛风散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效。曲池居于肘内;阳陵位于膝下,同处大关节之要处。曲池行气血、通经络;阳陵舒筋脉、利关节。二穴均有宣通下降之功,合而用之,相得益彰。曲池清肺走表;阳...

  • 曲泉,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上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屈曲其膝可得其穴,穴属合水,喻水之高而有来源者为泉,故名曲泉。本穴具有清胆泄肝、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用于治疗阴挺、少...

  •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横骨者,横于阴上之骨(耻骨联合),横上为少腹,下即交骨,故名横骨。为足少阴肾经腧穴,又是本经与冲脉之交会穴。本穴具有疏调下焦气机、缓急止痛、缩尿涩精、利水消肿之功。用于治疗腹胀、小便难、阴器下纵、前阴疼痛、遗精、阳痿、遗尿、目赤...

  • 天柱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有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祛风明目、镇静止痛之功;大杼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手、足太阳之交会穴,骨之会穴,有祛风散邪、解表退热、宣肺平喘、舒筋脉、调骨节、壮腰膝之效。天柱、大杼同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位于项后、脊背的上方,乃是脏腑之气输注的处所,二穴伍用,其...

  • 二穴伍用,其气直通巅顶、头项,以疏调太阳、少阳二经经气,共奏舒筋活络,理气止痛之功。【主治】1.颈项强痛等症。2.外踝肿痛、外踝扭伤诸症。【操作法】悬钟:正坐或侧卧,于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取穴。从外向内直刺0.3 0.8寸。昆仑: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于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