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类 天柱—大杼

【单穴功用】
天柱,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为足太阳膀胱经脉气所发,为本经腧穴。穴在天柱骨(人之头位高像天,颈椎骨支柱头部有擎天之象,故称颈椎骨为天柱骨)的两旁,又应天柱星名,故名天柱。本穴具有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祛风明目、镇静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头痛、项强、恶风、肩背疼痛、鼻塞不辨香臭、头昏目眩、视物不明、落枕、小儿惊痫、癫 、热病汗不出。

大杼,又名背俞、百旁。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腧穴,又是督脉之别络,手、足太阳之会穴,八会穴之一——骨之会穴。本穴位于项后,脊背之首,其深部又是肺脏所居。按"风从上受""肺合皮毛"之理,大杼也是风邪侵袭的门户,亦有祛风散邪、解表退热、宣肺平喘、舒筋脉、调骨节、壮腰膝作用。用于治疗伤风感冒、伤风不解、头痛如裂、伤寒汗不出、身热恶寒、咳嗽气喘、虚劳、颈项强痛不可俯仰、肩背酸痛、疟疾、癫 、瘛疭、中风。

【伍用功能】
天柱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有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祛风明目、镇静止痛之功;
大杼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手、足太阳之交会穴,骨之会穴,有祛风散邪、解表退热、宣肺平喘、舒筋脉、调骨节、壮腰膝之效。
天柱、大杼同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位于项后、脊背的上方,乃是脏腑之气输注的处所,二穴伍用,其功益彰,共奏祛风明目,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效。
【主治】
1.头项脊背强痛,不论内伤、外感所致者,均宜选用。
2.头晕、目眩、头响、耳鸣,证属脏腑气机逆乱者。
【操作法】
天柱:正坐,头稍前倾,先取哑门,再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侧处取之。直刺0.5 1寸。
大杼:俯伏或俯卧,于第1胸椎棘突下、陶道穴旁开1.5寸处取穴。直刺0.3 0.5寸,斜向椎体方向刺0.5 1.2寸。
【经验】
天柱—大杼伍用,出自李东垣,他说:"五脏气乱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补不泻,以导气而已。"旨哉斯言,夫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出焉,故统周身之阳气,而名太阳经也。且五脏之腧穴,皆在于背,是五脏之气,又皆通于太阳也。若夫气乱于头者,则头晕、目眩者有之,治者当以导气下行为之定律。今考天柱、大杼二穴,皆属足太阳膀胱经,而大杼更为督脉之别络,手足太阳少阳之会,其能调理气道可知;至云不补不泻者,盖又以其气乱矣。再如风寒客于太阳之经,头项脊皆强痛,是法亦所当用,唯之所在,势不得行泻性,以舒经散邪是也。
内伤颈项强痛者,亦可以三棱针点刺拔罐,职是瘀去络道通畅,诸恙可除也。
2022-06-29
mcxzy 阅读 116 次 更新于 2024-07-06 23:55: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又是筋之会穴,有疏泄肝胆、和解少阳、清热除湿、祛风散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效。曲池居于肘内;阳陵位于膝下,同处大关节之要处。曲池行气血、通经络;阳陵舒筋脉、利关节。二穴均有宣通下降之功,合而用之,相得益彰。曲池清肺走表;阳...

  • 曲泉,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上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屈曲其膝可得其穴,穴属合水,喻水之高而有来源者为泉,故名曲泉。本穴具有清胆泄肝、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用于治疗阴挺、少...

  •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横骨者,横于阴上之骨(耻骨联合),横上为少腹,下即交骨,故名横骨。为足少阴肾经腧穴,又是本经与冲脉之交会穴。本穴具有疏调下焦气机、缓急止痛、缩尿涩精、利水消肿之功。用于治疗腹胀、小便难、阴器下纵、前阴疼痛、遗精、阳痿、遗尿、目赤...

  • 天柱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有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祛风明目、镇静止痛之功;大杼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手、足太阳之交会穴,骨之会穴,有祛风散邪、解表退热、宣肺平喘、舒筋脉、调骨节、壮腰膝之效。天柱、大杼同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位于项后、脊背的上方,乃是脏腑之气输注的处所,二穴伍用,其...

  • 穴在手小指外侧(尺侧),本节(掌指关节)后之凹陷处。握拳时,穴处肌肉隆起如山峰,按之似小溪之曲处,故名后溪。本穴具有宣通阳气、宁心安神、清利湿热、通络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头项强痛、落枕、颈部扭伤、目赤肿痛、面肌 动、耳鸣耳聋、热性病证、疟疾、癫 、小便赤涩、时疫病症、黄疸、肘臂...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