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按4穴位就改善!其中一穴位还能助「长寿」

根据临床统计资料示,国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的问题。脾与胃是相互联系的,食物透过胃吸收消化,再透过脾运输到每个需要的地方。因此,胃食道逆流的症状与脾胃经脉息息相关。因此,从中医的观点,可以常按4个穴道提升胃部健康。
人体的穴道多半位在人体经络上,适当的 *** 可以增加对应组织或器官的活性,平衡或改善脏腑的机能。以下就介绍 4 个改善胃部健康的穴位,除了可以透过中医师针灸,也可以自己在家也可以简单按压。
1.内关穴:改善火烧心、胸闷、心悸 位置:腕横纹上两寸。内关穴位于左右手的手腕内侧,约距离腕横纹(手掌与小手臂交界处)3只手指头(食指、中指、无名指)的距离,手腕内两条筋之间的位置即为内关穴。

主治:依前人背记10大特效穴的〈十总穴〉歌谣「内关心胸胃」,即按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可以对胃气上冲的胸闷、心悸、咳嗽,与胃食道逆流上冲的「火烧心」症状有改善的效果。

2.足三里穴:改善胃胀气、排便不顺、蠕动差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脊旁开一寸。采坐姿后,双脚踩踏地面、膝盖弯曲成90度。找到膝关节外侧凹陷处(外膝眼),此处直下4横指即是足三里穴。

主治:足三里为胃的保健要穴,对强化、保健脾胃非常有效,能缓解胃食道逆流伴随的胃胀气,也改善胃蠕动功能不佳与排便不顺的困扰。除此之外,足三里也被称为「长寿穴」,古时便有「灸足三里得长寿」的养生秘诀。
3.中脘穴:改善打嗝、食欲不振、恶心感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体下端和肚脐连线,距离肚脐四指位置。躺平或站直时,胸骨体最下端跟肚脐连线的中间点,即中脘穴。

主治:治疗胃病的主要穴道之一,对于胃胀气、呃逆(打嗝)、食欲不振、胃炎、胃溃疡等,皆有保养或改善的效果。除了直接按压外,亦可以中脘穴为中心,在穴位周围热敷与 *** ,有助改善消化不良。
4.太冲穴:因情绪波动造成的逆流症状 位置:脚背上,第一趾骨跟第二趾骨接合处,其上方5公分位置。在脚拇趾与脚食趾指缝交界点,往上2横指(食指跟中指)处,即是太冲穴。

主治:按压太冲穴具有缓解心情焦虑、紧张、烦躁郁闷与失眠的功用。适合因工作压力大及受情绪波动所造成的胃食道逆流症状,如泛酸、胃痛、火烧心、胸闷等。
2022-11-07
mcxzy 阅读 76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4:14: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长按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此穴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以及因穿露脐装受凉引起的胃痛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3、长按足三里穴: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个穴位是强壮穴,用力按揉时会有酸麻的感觉传至脚背。按摩此穴可以治疗各种...

  • 针灸师内田辉和表示,在他开设的针灸治疗院中,胃食道逆流造成的逆流性食道炎患者相当众多,其中不乏有吃药效果不佳的患者,他都会建议他们除了正规的治疗方式以外,再搭配简单的中指穴道 *** 来帮助改善。

  • 或是三餐当两餐吃,不然就是大吃大喝,导致出现胃食道逆流等现象,出现火烧心胸口灼热、泛酸咳嗽,躺下胃酸逆流更严重甚至影响睡眠,故患者来门诊中医治疗调理并搭配生活作息饮食卫教,治疗调理经过三个礼拜后她回诊说胃酸逆流、火烧心、咳嗽症状已改善八成,...

  • 想要改善胃食道逆流并非一蹴而可及, 中医说: 「如果已经出现类似症状,除了中医调理外,也建议先从生活中先做改变!」药方调理: 让脾胃平衡,从而让肠正常蠕动与吸收,让整个消化系统顺畅 避免刺激性食物造成胃肠负担: 咖啡、甜食、辛辣油炸烤、烟、酒 睡前不宜进食: 睡前2-3小时不宜进食,让肠胃...

  • 1.四神汤加减 材料: 猪肚1个,茯苓5钱,白术3钱,山药5钱,薏仁3钱,芡实3钱,莲子4钱,木香2钱。作法: 将四神材料連同猪肚放入电锅中,加入水及米酒,炖煮约1小时,起锅前再加入少许塩即可。功效: 益气、健脾、养胃、祛湿。适用于胃食道逆流脾胃气虚者。紫苏健胃茶可理气健脾、...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