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文27-29讲解总结

【7.29】大下之后,复发汗,其人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

“大下之后,复发汗”,这样的症状可能是误治的情况了,因为我们感冒都是从表面到里面,那通常他这个状况可能是下之后发现没好,然后才发现自己错了,然后才又再发汗。这样的过程会让病人的损伤变得很大,因为中药,尤其伤寒的方子,很多方都是有病治病,有病则病受之,那无病呢,则人受之,所以如果是在误治的过程里面人体受的损伤面是比较大的。那他就是说当你又用了下法,又用了汗法,那身体呢不但有这个津液的损伤,而且你的身体经过这种莫名其妙的搬运的过程,就是本来不应该打这里而打这里,又打那里,把身体搞得乱七八糟。那这样子这个人一定会不但是津液受损,而且他的元气也会受损,那津液跟元气都受损。“其人必振寒”,就这个人哪一定会虚冷到要觉得要发抖的感觉,然后“脉微细”,脉会好虚,细细的都快把不出来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就是之所以会变得这么差,是因为他的里外都已经被弄虚了。因为如果你是不适当的下法的话,那你的肠胃,什么都会被打得很虚,然后再发汗的话,表面的元气又会虚一次,所以这样的情况,这个人的能量太不够了,所以他的脉就会很细很弱。

        这种情况用甘草干姜汤复其阳,再用芍药甘草汤复其阴的这个状况,就当他的阴阳都弄得很虚的时候,张仲景提出来先救阳再救阴的这个原则,就是之所以经方派到后来会变成火神派,就是这个先救阳的原则是不是存在的。甘草干姜汤这么温和的方,他就说你要喝下去以后过了十二个钟头人才会慢慢暖回来,也就是阴阳两虚的人,你要救阳你也不能够一下用太猛的阳药,因为如果你用得太猛了,他的阴一下子被你烧干了,这个人就毁掉了。

【7.39】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他是说发了汗之后,这个人还没好,然后很怕冷,他说就是因为这个人太虚了,所以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当然芍药甘草附子汤的好处是它又有芍药,又有附子,所以芍药也能养阴,附子也能回复阳气。可是历代医家在处理这条的时候,也有人提出来说,在阴阳两虚的时候,芍药附子甘草汤都还是有可能太猛,所以说不定要有更温和的调理方式存在。

【7.30】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干姜一两(炮)  附子一枚(破八片,炮)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这条也是不当的治疗后的症状。先排除症状,排除小青龙汤症,白虎汤症。最后还是回到干姜附子汤。

【7.31】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人参三两  生姜四两(切) 右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一条从太阴去救太阳。那31条讲的是“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这个病证是很简单,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要辨这个证,那还真的是整本《伤寒论》要很熟才行。就是发过汗以后,那这个人因为发汗所以身体的津液会有一点损耗,然后“身疼痛”,那我们如果是读《伤寒论》的人就会想到身疼痛啊,麻黄汤也会身疼痛,真武汤也有可能身疼痛,附子汤也会身疼痛,当归四逆汤也会身疼痛,还有一大堆汤都会身疼痛,那这主证还能用吗?如果是背上发冷,还是用附子汤。

辩证归经太重要了,稍微不对症,治疗就会去到另一个方向了。2022-07-06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4-10-05 19:47: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①阳明病中寒者,不能食,是因为胃寒不能消化水谷,寒湿凝聚胃肠,故不能食。②寒湿阻遏津液运行,故小便不利。③脾胃虚寒,津液不能循脉络下行直肠,亦不能运化水湿,则水走谷道,故大便初硬后溏。大便初硬后溏,是大便初头成形,初头后面的是不成形的溏便。如经曰:“此但初头硬,后必溏...

  • 《伤寒论》的作者是张仲景

  • 看中医药院校的教材吧,也叫《伤寒论》解释得详细,比较容易看懂。不同版本的都有,比如上海科技出版社,比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