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名词解释

伤寒论的解释现存中医学中最早系统论述外感疾病的 著作 。共十卷。东汉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创立六经辨证和治疗 原则 、方剂的配伍等,在诊断方面贯串运用了四诊八纲。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 规律 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 词语分解 伤的解释 伤 (伤) ā 受损坏的地方:工伤。伤痕。 损害:伤了筋骨。伤脑筋。伤神。劳民伤财。 因 某种 致病因素而得病:伤风。伤寒。 因过度而感到厌烦:伤食。 妨碍 :无伤大体。 悲哀 :悲伤。哀伤。神伤。感伤。伤悼
2023-03-13
mcxzy 阅读 81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0:33: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涵盖了伤寒和杂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这部著作涵盖了伤寒和杂病的诊断和治疗,被视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伤寒是指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热、肝脾肿大、玫瑰疹等。在古代,由...

  • 热越名词解释:病理学术语。指里热向外发越。原文出自《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伤寒论介绍如下: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

  •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

  • 黄帝内经名词解释:《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

  • 1.十通:是指我国古代十部闻名的政书,包括:唐代杜佑根据刘秩所编《通典》,宋代郑樵编纂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朝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皇朝(清)通典》、《皇朝(清)通志》、《皇朝(清)文献通考》和清末刘锦藻所编《皇朝(清)续文献通考》。“...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