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阅读《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伤寒论的目的是治病救人,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解贫穷之厄,中以保全长生。伤寒论的思路则是以一病为万病立法。古之伤寒而非今日之伤寒。而人之疾病莫不是,表证失治而入脏入腑,天地之间能伤人者以寒为最,故仲圣以一病为万病立法,由于人本身之独特性,又会由伤寒而湿化,燥化,温病化等,故伤寒为人之疾病之根源,故仲圣用伤寒立论! 仲圣之伤寒论创立新的六经辩证体系,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以六经来统万病,而万病不离乎六经,虽不能尽愈诸疾,庶可见病知源!而伤寒论之六经又不同于经络六经,而是融合八纲辨证,经络六经,营卫气血,三焦辩证的大辩证,读仲圣之六经辩证可知后世医家之非!伤寒论是古中医之临床医疗体系的总结,是从黄帝内经始,中医之结晶,号称众方之祖,仲景后世尊为医圣!若不信,可细研伤寒论,用仲圣理法方药,可知医圣之言不虚!

2018-01-15
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的目的有两,一是纠正当时社会以追逐名利为核心的糜烂风气,二是救助被伤寒侵犯的病人。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军阀混战,又遇上饥荒和流行病。大人彷徨不知所措,小民衣食不保。于是和寒冷与饥饿相关的疾病反复大规模爆发,而物质条件稍好的贵族、官员们也对将来一片迷茫,只好借助名利和纵欲派遣心里的恐惧和彷徨。整个社会陷于动乱与黑暗之中。张仲景据传出身南阳望族,但正史无传。可以想象,他是一位于时局无足轻重的士人。唯其无足轻重,故正史无传;唯其士人身份,可以有文化有理想,忧心天下。因此,我将“纠正当时社会以追逐名利为核心的糜烂风气”排在前面,作为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的深层原因。而张仲景着手编写《伤寒杂病论》的直接原因,则应该是大量的伤寒病人出现在身边并且因伤寒而致残致死。
亲人和朋友大量突然的离世,迫使张仲景不得不对其深入思考,寻求解决的方法。张仲景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下:首先,搜集宗族成员的健康信息,找出死亡病例,分析死因。当时宗族是很强大的社会单位,有记载明细的宗谱,从这个途径进行调研是很踏实很高明的。然后基于前述分析,有针对地展开研究。先把研究重点锁定在伤寒上,以此为中心,广泛搜集伤寒主题的古今文献,并且把伤寒的疑似证,并发症等相关信息也一并收集。接着开创坐堂制度,在实践中应用上一步骤所得的成果。张仲景积极利用其士人的有利条件,组织了对周围受灾百姓的救治,并把救治过程中的细节、得失加以记录。最后按照便于使用的原则,把前三步的成果整理成伤寒杂病论,也就是关于伤寒及其疑似证、并发症的文献汇编。

2018-01-15
作为一个医生,他经历了那个伤寒肆虐的时代,观察治疗了大量伤寒病人,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构思:在我看来,大多数的方应该是当时医家都知道的,并不是仲景原创。他的贡献在于把人体感受伤寒后的复杂的变化认真梳理为六经这六个简便易懂的层次,并配上行之有效的方剂,使伤寒的治疗更规范化、清晰化,用现代的说法,这是真正的伤寒病的临床路径,且不死板。后世东垣创立脾胃论,叶天士发明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的三焦辨证,都跟仲景发明六经一样,通过对当时大量的相应病例的观察,而总结出来的相应的临床路径,理法方药俱全。你可以参看胡希恕的《伤寒论通俗讲话》。而且这些古代理法仍然能够应用于当代临床,是因为虽然疾病是变化的,但人类体质没有明显变化,针对疾病的反应始终是有章可循的。

2018-01-15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8:50: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论的思路则是以一病为万病立法。古之伤寒而非今日之伤寒。而人之疾病莫不是,表证失治而入脏入腑,天地之间能伤人者以寒为最,故仲圣以一病为万病立法,由于人本身之独特性,又会由伤寒而湿化,燥化,温病化等,故伤寒为人之疾病之根源,故仲圣用伤寒立论! 仲圣之伤寒论创立新的六经辩证...

  •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治疗学的基石之一,它从病理进程与位置相结合的角度阐述治病之道。六经理论,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特别注重时间因素,一旦病态持续至一定时间,便可能转化为另一种状态,揭示了病理进程。另一方面,《金匮要略》则通过具体病症或症状来说明治疗方法,涉及如痉湿暍病、百...

  • 此外,王教授还特别强调了《伤寒杂病论》与其他医学经典著作之间的联系,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通过比较分析,《伤寒杂病论》与其他经典著作的异同,王教授不仅深化了读者对《伤寒杂病论》的理解,也增强了读者对中医理论的整体把握。总之,王教授通过深入浅出地解析《伤寒杂病论》中的...

  •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建议按照《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的顺序阅读,这样能够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与实践。《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的基础理论书籍,对于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至关重要。《伤寒杂病论》则提供了具体的临床案例和治疗方法,能够帮助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选择哪个版本的《伤寒杂病论》来学习,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习目的和需求。如果你是初学者,可以尝试从《伤寒论浅注》开始,它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伤寒论》的核心内容。而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伤寒杂病论》的读者来说,《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原文版本可能更为合适。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版本的《...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