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九野”,唐代王冰这样注解:《尔雅》曰:邑外为郊,郊外为甸,甸外为牧,牧外为林,林外为坰,坰外为野,言其远也。明代《类经》注云:九野者,即洛书九宫、禹贡九州之义。九宫是指八卦之宫加 。《辞源》注解:1、指九州,2、八方加 ,即九天。2016-01-30
《黄帝内经》三部九候论篇中“地之九野”中九野指的是什么?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根据《黄帝内经》三部九候论篇,九野指的是九州,即指中国的大地。具体而言,九野是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这些地区在古代中国被认为是由不同的山川、河流、气候等因素所形成的,因此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物产。
黄帝询问上部的诊断方法,岐伯回答上部同样有对应天、地、人的三候。上部天用来候头角,上部地用来候口齿,上部人用来候耳目。8. “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三部九候的三个穴位相互组合形成九个诊断部位,...
“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 ” 黄帝说:中部之候是怎样的呢?岐伯说:中部也有天、地、人三候。中部之天可以候肺脏之病变,中部之地可以候胸中之病变,中部之人可以候心脏之病变。“ 帝曰:上部以何候之?岐伯曰:...
解析:你好!《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提出的“三部九候”脉诊法是指,诊脉部位分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所以称之为“三部九候法”。“三部九候”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
《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中提出的“三部九候”脉诊法是一种全身遍诊法,将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为三部,每部又分为上、中、下三候,因此称为“三部九候法”。这一方法在古代主要用于诊断人体疾病。在头部,上部诊两额动脉(太阳),以判断头部疾病;中部诊两侧耳前动脉(耳门),以判断...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 《黄帝内经》到底是什么?普通话全解《黄帝内经》理论体系 21次阅读
- 谁知道永川哪里有药材交易市场,或者哪些制药厂要收购中药材? 23次阅读
- 《内经》对酒的论述颇多,尤其提到“醉酒入房” 18次阅读
- 重庆中药材批发市场哪家便宜 18次阅读
- 《黄帝内经》有什么内容? 14次阅读
- 《黄帝内经》讲述了哪些内容? 3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