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三阴病》笔记5| 少阴病之主证:脉细微,但欲寐

太阴病没治好,会进入太阴:心和肾。心为火,肾为水,在血脉系统里是相连的,心肾要通的时候是靠中间的脾胃,现在脾胃有问题了,上下没办法通利,血液循环就不是很好。病邪进入肝脏前先进入心和肾,这时候还有能力去阻止它,少阴病篇讲的就是病入心肾出现的症状及治法。

人有五道防线: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都有办法防守住,进入厥阴就很难了。

二九五.。“少阳”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中医观念:脾统血,心主血,肝藏血,这三个脏有问题时都会影响到我们的造血系统,会贫血。

少阴证主证:脉微细,但欲寐。 常常想睡觉,寒往里跑影响到心脏,心主血脉,故脉越来越小,脉微代表气很衰弱,细脉代表血不够了,脉微细就是气血不足的状况。

二九六、“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太阴证与少阴证的区别:太阴证自利不渴,少阴证自利而渴。三阴证都会下利,只是下利程度有深浅,太阴证湿盛,寒湿在上焦,所以不会渴。少阴证寒湿进入心肾,心移热小肠的常态受阻,热反逆上冲到肺,使肺的津液丧失,所以会口渴;下焦湿盛则下利,这是“虚”,故“引水自救”,想喝水。

如果小便颜色淡得跟白水一样,是少阴证,正常人的小便颜色是带点青的淡黄色。小便白,是因为“下焦虚,有寒”,里寒很甚,“不能制水”,不能让水气化。

常态:心火导入小肠火,小肠为阳火,心为阴火,小肠与心的温度一样。膀胱在小肠前面,肾臓在小肠后面,肾水不断通过输尿血进入膀胱。小肠火很热,把肾脏水气化,从督脉进入髓、脑,浊水进入膀胱,膀胱水也受小肠的热而气化,再气化一次,气化后的水气从膀胱进入肝脏(水生木),帮助肝脏清出毒素即胆汁,浊水成尿排出,不浪费一滴水。

现在心肾中间被水隔到,小肠冷掉了,肾水无法气化直接到膀胱,膀胱水也无法气化,膀胱无法膨胀。气化的水如同蒸汽,才有力量喷射小便,否则就是滴滴答答了,气化的水充满膀胱有400cc。冷水重,一点点在膀胱里就压迫膀胱,就会有尿意。

二九七、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阴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脉浮紧是太阳伤寒,全身关节痛无汗,现“ 反汗出 ”,就是亡阳。伤寒表证的浮紧脉重按时跳得更强,少阴证的紧脉重按就没了,代表里面完全虚掉了。

阴寒在中间挡到心和肾时,心阳传不不去,这个阳会往外走,会流汗。心脏不停地搏动,热还在一直产生,下不去就往上走,到喉咙就“咽痛”。中间又湿盛,湿往上走就“吐”,往下走就“利”。 少阴证必咽痛、吐、下。2022-06-28
mcxzy 阅读 44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8:34: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水结膀胱,少腹痛,最明显的状况是小便不利,这时候用 五苓散 。二、血结膀胱,少腹痛,小便不利,出血,用 桃核承气汤 。三、热结膀胱,少腹痛,小便红涩,小便出来有刺刺的感觉,用 猪苓汤 。四、冷结膀胱,也是少腹痛,小便色白,用 真武汤 。三五七:“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

  • 三五三、四、“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肘者,此为藏厥。非若蚘厥也。蛔厥者,其人常自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蚘厥。蚘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吐蚘也。蚘厥者,“ 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少阴、厥阴都有...

  • 这一条辨是讲: 厥阴证忌发汗 。三五一、“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五天是一候,都没什么危险,超过九天就很危险了。三五二、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这条给“厥”下了定义:手脚冰冷到手...

  • 三三七、“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少阴病本来就眿沉,手脚冰凉掉厂,赶快用四逆汤。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的区别仅在于干姜的剂量,所以要预防心脏病,当病人刚出现少阴证时马上下手,用干姜温中,就可以预防动脉血管破裂。三三八、“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

  • 三六三、伤寒,五六日,不结凶,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为亡血,下之死。失血的、贫血的病人,肚子摸上去软软的,脉虚,不可攻下,因为血的来源是食物,里面已经没有东西了,一攻死得更快。三六四、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病人全身发热手脚冰冷,阴很盛,阳不入阴,便下利...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