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三阴病》笔记5| 少阴病之主证:脉细微,但欲寐

太阴病没治好,会进入太阴:心和肾。心为火,肾为水,在血脉系统里是相连的,心肾要通的时候是靠中间的脾胃,现在脾胃有问题了,上下没办法通利,血液循环就不是很好。病邪进入肝脏前先进入心和肾,这时候还有能力去阻止它,少阴病篇讲的就是病入心肾出现的症状及治法。

人有五道防线: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都有办法防守住,进入厥阴就很难了。

二九五.。“少阳”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中医观念:脾统血,心主血,肝藏血,这三个脏有问题时都会影响到我们的造血系统,会贫血。

少阴证主证:脉微细,但欲寐。 常常想睡觉,寒往里跑影响到心脏,心主血脉,故脉越来越小,脉微代表气很衰弱,细脉代表血不够了,脉微细就是气血不足的状况。

二九六、“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太阴证与少阴证的区别:太阴证自利不渴,少阴证自利而渴。三阴证都会下利,只是下利程度有深浅,太阴证湿盛,寒湿在上焦,所以不会渴。少阴证寒湿进入心肾,心移热小肠的常态受阻,热反逆上冲到肺,使肺的津液丧失,所以会口渴;下焦湿盛则下利,这是“虚”,故“引水自救”,想喝水。

如果小便颜色淡得跟白水一样,是少阴证,正常人的小便颜色是带点青的淡黄色。小便白,是因为“下焦虚,有寒”,里寒很甚,“不能制水”,不能让水气化。

常态:心火导入小肠火,小肠为阳火,心为阴火,小肠与心的温度一样。膀胱在小肠前面,肾臓在小肠后面,肾水不断通过输尿血进入膀胱。小肠火很热,把肾脏水气化,从督脉进入髓、脑,浊水进入膀胱,膀胱水也受小肠的热而气化,再气化一次,气化后的水气从膀胱进入肝脏(水生木),帮助肝脏清出毒素即胆汁,浊水成尿排出,不浪费一滴水。

现在心肾中间被水隔到,小肠冷掉了,肾水无法气化直接到膀胱,膀胱水也无法气化,膀胱无法膨胀。气化的水如同蒸汽,才有力量喷射小便,否则就是滴滴答答了,气化的水充满膀胱有400cc。冷水重,一点点在膀胱里就压迫膀胱,就会有尿意。

二九七、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阴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脉浮紧是太阳伤寒,全身关节痛无汗,现“ 反汗出 ”,就是亡阳。伤寒表证的浮紧脉重按时跳得更强,少阴证的紧脉重按就没了,代表里面完全虚掉了。

阴寒在中间挡到心和肾时,心阳传不不去,这个阳会往外走,会流汗。心脏不停地搏动,热还在一直产生,下不去就往上走,到喉咙就“咽痛”。中间又湿盛,湿往上走就“吐”,往下走就“利”。 少阴证必咽痛、吐、下。2022-06-28
mcxzy 阅读 44 次 更新于 2024-11-15 09:39: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三)主要讲述了伤寒论第43条辨的内容。 伤寒论第43条辨: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原文解释:太阳表症,误用攻下法,表症未除,而又出现轻度气喘的,这是表邪郁闭、内迫于肺的缘故,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治。平常太阳证...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主要讲述了伤寒论第十六条辨的内容。 伤寒论第十六条辨: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温针:针灸的一种方法,用针针于一定穴内,以艾裹针体而蒸烧之,以冀发汗。坏病:因治疗错误致病情发生恶化,症候...

  • 人体就是一个圆,就与太极图是一模一样的,阳到了极限就会生阴,阴到了极限就会生阳,同理,热极生寒,寒极生热,这是内经的原话。       假如暑天有一个肥胖的病人是白虎汤证,口渴想喝冰水,大剂的石膏下去,一开始就用300克,用九碗水煮成三碗水的话,每碗水也就是10....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