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六--12足少阳胆经

胆附于肝上,与肝脏共居人体的胁部。胆内贮藏照汁,决断,可以帮助肠胃消化水谷,还可以协调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足少阳经属胆络肝,所以胆和肝相表里。

胆附于肝脏的短叶间,在膈下,胆内藏有胆汁古代的解剖学对胆的认识与现代解剖学的观点是一致的。

胆的生理功能是主藏精汁,主决断。胆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又对外界的适应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精汁就是胆汁,是指很纯净的没有杂质的精华而言。胆汁来源于肝,是肝血中充裕的精华物质,输入胆中,化成胆汁,贮存在这中空性的胆囊器官里。所以胆又有“中精之府”、“猜净之府”的称谓。那胆汁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胆汁味色黄,苦味性能下降,因此它能输入肠胃帮助消化水谷,闻时还县有明目的作用。当胆有病时,胆火逼胆汁上逆,可执出现口苦、呕吐苦水等病症。胆汁外溢时,可以出现目黄。肌肤发黄等病症。胆汁分泌失常,也可以出现消化不良等喉症。胆藏精汁并能输泄胆汁于肠胃的功能,决定了胆腑的特点,有藏有泄。胆既具备五脏主藏而不泄的特点,又具备六腑都悬中空的构造,并对传化水谷有间接作用的特点。胆所藏的是有形的精汁,而不接受水谷的糟粕,故能满能实,似脏而不象脏似腑而不象腑。这是胆与其它五腑不同之处。另外胆藏精汁又略同于奇恒之腑主藏 的特点,故胆不归属于奇恒之腑。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活动方面的功能。“决断”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决定、判断能力,胆量、胆识及适应能力而言。胆气壮能促进人的精神键壮、遇事敢于当机立断。胆气虚过事则优柔寡断、畏缩不前。胆主决断,还能辅助肝主谋虑的功能。胆气足则人有谋略有杲断性,如果胆气虚,肝胆之气不相济,就会出现谋而不断或断而无谋的情况。所以人对外界事物的判断能力与行动的勇气和胆的决断功能有密切关系。另外胆主决断表现在协调脏腑,及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方面。闼为胆有中正无私、不偏不倚、刚直不阿的性质,所以用“正之官”来比喻它的裁判和调解作用。如果胆气足,当外界的刺激侵袭人体时,则会因胆对各脏腑、组织及气血间作出的迅速而正确的仲裁从而保障了机体的各种正常活动。既使有较大的刺激,也不致于打乱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及平衡关系。如胆气不足,胆的协调作用就会降低或丧失,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会减弱,外界的刺激就容易引起各组织器官之河的协调及平衡关系的失调。

所以《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除此之外,胆王决断也表现在精神方面。胆气充盛则判断能力强,富有勇气,精神活动也正常。

胆气虚弱则缺乏判断能力和勇气,精神活动也会出现紊乱和失调,可以导致失眠、多梦、惊悸、胆小、易惊恐等病症,严重的可以导致多疑、哭笑无常等病症。总之,胆有主持体内仲裁和调节的功能,胆主决断起到了维护脏腑机能平衡的作用,维护气血正常运行的作用,有增强机体适应外界的能力,以抵抗病邪的作用。

胆的经脉叫足少阳经。足少阳经,起于目外眦的瞳子馨穴,由此向上到达额角部,然后下行到耳后的风池穴,再沿着颈鄙循行于手少阳经的前面,到肩上与手少阳经相交后却出于手少阳经的后面,再向下循行进入缺盆部。

它的耳部的支脉,从耳后的翳风之分进入耳中,然后从耳中出来循行于耳前,再到目外眦的后方它的目外眦的支脉,从目外眦的瞳子髎liáo处分出,然后下走足阳明经的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然后下行经过足阳明经的颊车,由颈部向下与前脉会合于缺盆,再向下循行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络肝脏,与胆相连,沿着胁肋内循行,出于少腹两侧的腹股沟的动脉部即气冲处,经过外阴部的毛际,横行进入髋关节部的环跳穴处。

它的缺盆部的直行脉,从缺盆下行腋部,沿着胸部的侧面,经过季胁,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的环跳穴,然后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循行,出于膝部的外侧,下行经过腓骨的前面,直下行到腓骨的下段,再下行到外踝的前面,沿着足跗部,进入足的第四趾的外侧端的足筠阴穴处。

它的足跗部的支脉,从足跗部的足临泣处分出,沿着第二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边的毫毛部与足厥阴肝经相接。(见图)

足少阳经的生理主要包括运行胆的血气,联系并濡养与胆有密切关系的组织器官。因为足少阳经起于目外眦,下行属胆,运行着胆腑的血气,所以《灵枢·经脉篇》有“胆足少阳之脉”的说法。另外,胆通过足少阳经脉和耳、胁肋等组织器官及体表部位相联系,而这些组织器官也都要足少阳经脉运行的血气来濡养,以维持它们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如果足少阳经的经气出现了异常的情况,就会影响胆及其有关的组织发生病变。此刻足少阳经的经气热盛,航容易导致急性的耳聋、颊肿等病症。足少阳经的经气运行岀现郁阻,就会导致下肢外侧等部位的疼痛。

总之,足少阴经属胆,以营运胆的血气为主。它是胆与其它组织器官的联络鼐供给营养的途径。但是它同时也必须依赖于胆的血气的濡养,才能够发挥它的正常的生理功能。2022-07-07
mcxzy 阅读 46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3:18:5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五脏六腑为人体的内脏器官。所谓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在经络学说中,将心包络也称为一脏,合为六脏。藏象学说习惯将心包络附属于心,故一般称为五脏。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所谓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脏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五...

  • 五脏分别是:肝、心、脾、肺、肾;脏是指胸腹腔内之组织充实致密,并能贮存、分泌或制造精气的脏器。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职能虽各有所司,但彼此协调,共同维持生命进程。六腑分别是: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它们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

  • 大肠在腹部空回肠的周围,是传导之官,主排泄糟粕,主津。手阳明经属大肠,络肺。所以大肠和肺相表里。(1) 大肠的解剖 :大肠是消化道的最后一部分。它的上口和小肠相连接,交接处为阑门。下段是广肠(也称直肠),广肠的下端开口处是肛门,中医学称它为魄门。这些就是古代解剖学对大肠的认识。(2) ...

  • 《针灸学》中的手少阳三焦经是作为经脉名称的专用名词,与本文中的三焦意义迥然不同。三焦的经脉叫手少阳经。手少阳经,起于无名指末端的关冲穴,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之间,沿着手表面腕的背部,出于前臂外侧的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然后沿着上臂的外侧循行,达于肩部,与足少阳经交会于肩井,然后从足...

  •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五脏六腑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以五脏为核心,六腑为辅助,以经络为网络,将身体组织器官联系在一起的;五脏对应五腑,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形成五对表里关系。另外,中医把与五脏密切联系的心脏外围组织,称为心包,也叫心包络。心包就是包裹在心脏外面...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