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胆经简称胆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共四十四穴,原穴为丘墟穴,络穴为光明穴,少阳是阳气初生的经络,所以他能治疗发热病,主要大致在足部以下,他的性质介于阴阳明之间。
2016-05-10
2016-05-10
人体经脉中,足少阳胆经是一条重要的经络,它从穴位瞳子髎开始,一路延伸至窍阴,共计四十四穴。经脉的起点位于眼眶边缘的瞳子髎,向上延伸至头部的头角,而后沿耳后下行,沿着颈部,行走在手少阳经络的前方,抵达肩部,然后返回并交织于手少阳经络之后,进入颈部的缺盆部位。其分支从耳后进入耳中,继续前行...
足少阳胆经命名源自《黄帝内经》,内经中《本脏第十》明确指出“胆足少阳之脉,起于...”,此为足少阳胆经名称的由来。《黄帝内经太素》进一步阐述“胆足少阳之脉”,证明足少阳胆经概念源自内经,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便将少阳、足、胆联系起来,构建起从阴阳、人体部位到内在脏腑的系统性认识。内经...
足少阳胆经主要病候涉及脏腑和经脉两方面的问题。在脏腑层面,常见病症包括口苦、目眩以及疟疾等。在经脉病变上,症状包括目外眦的疼痛,缺盆部的肿痛,腋下肿胀,以及胸、胁、股部及下肢外侧的疼痛,足外侧的发热等。经脉的循行路线始于眼外眦的瞳子髎,向上至额角后返回,经耳后,沿颈部至大椎穴,然后向前...
足少阳胆经是一条重要的经络,从瞳子髎穴开始,贯穿人体,止于足窍阴穴,左右各有44个穴位。它的路径起始于外眼角,向上延伸至额角,随后沿耳后、颈部行进,紧邻手少阳三焦经,到达肩部后退行,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汇于缺盆。分支一从耳后进入耳中,沿耳前至外眼角;分支二则下行为大迎穴,与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有三个分支:一支经耳中,经耳前到眼角;一支由外眼角出发,下至大迎穴,与手少阳三焦经在目眶下会合,再沿着脸颊和颈部进入锁骨上窝,深入胸中,穿过膈肌,与肝胆相连,沿着胁肋至耻骨上缘,并横入髋关节的环跳穴;另一支从足背的临泣穴出发,经第1至2跖骨间,抵达大拇指后的大敦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