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穴位胃的部分和小肠部分痒但揉后肿一坨是什么原因

1.足底部除涌泉穴外,其他都称反射区,不属经络穴位
2.足底某处有特别的痛感时,既有可能是反射区对应的问题,更有可能仅仅是足底本身的问题。如鞋子不适、运动或步行等造成的足部损伤。因此应对足底反射区的痛感做客观分析,不能一味听信足疗技师的解读,她们只是一知半解
3.揉后肿起的原因也许简单,但不了解具体情况仅凭猜测却很困难。很难想象是单纯由于按揉力度过大、过久造成局部损伤。或许原本足底有伤在先,只是没到引起肿胀的程度,足底大力按揉使问题加剧“浮出水面”吧,只有实际检查才能做比较准确的判断2015-02-01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4:59: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5 按摩小肠反射区清胃泻火 按摩小肠反射区主治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肠伤寒等症,若按摩此反射区时有胀气感,多见于消化不良,腹胀等,若有颗粒结节感,多见于肠伤寒。按摩取穴:位于双足足底中部凹入区域,被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等反射区所包围。按摩方法:用...

  • 梁丘穴位于膝盖上方两寸,是急性胃痛的首选穴位,点按可以快速缓解疼痛。而足三里穴则是一个强壮的穴位,位于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处,它不仅可以治疗慢性胃痛,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对补益人体虚弱有着显著的效果。上巨墟穴位于足三里下三横指的位置,治疗大肠疾患;下巨墟则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和...

  • 由于足穴按摩法是在足部取穴按摩,减少了患者脱、穿衣服等环节,较为省时、省事,且安全,操作简便。不仅对慢性胃肠炎、神志病等有效,对急性疼痛、外感、心悸、眩晕等病证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 足穴的定位与主治:为了定准穴位,以提高疗效,必须掌握好定位方法。(1) 骨度分寸折量法。① 足跟后...

  • 中脘穴位于胃的中部,即肚脐上方四寸,它几乎覆盖了胃的主要区域,因此常用于治疗脾胃疾病。此穴位对促进胃蠕动、缓解胃痛、腹胀及泛酸等症状效果显著。同时,它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帮助身体更好地抵御疾病。下脘穴则位于胃的下方,肚脐上方两寸的位置,处于胃与小肠的连接处,与人体小肠相对应。该穴位对...

  • 经络是“功能”的传导通路,因此,布满全身,也影响到整个人体,由内而外,从头至脚均在其范围。脚底穴位按摩方法 方法: 自购脚部穴位图一张。泡一盆热水,水温在60℃左右。把脚在热水中泡5-10分钟后用毛巾搽干。从足底穴位图找出找出胃部﹑甲状腺﹑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区,在每个部位按上1-2分钟,...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