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伤寒论》关于三阳到三阴的简析

阴旺属于阴病,阴是没法泻的,解决问题靠补阳来平衡,使阳虚转化成不虚;而阳旺、泻阳之后就要考虑到补阴的问题,因泻虚阳后需补、泻实阳后不补。
张仲景《伤寒论》这本名著,其中讲三阳到三阴的问题。
首先是三阳经有病,容易治。
膀胱经在表,同时表属肺,因此膀胱经和肺经,属于太阳病,以麻黄汤和桂枝汤治疗为主。
再往里去是阳明病,最明显是胃经有病,一般是热极、和堵塞两种情况,一般都发烧。因此除了使用麻黄汤和桂枝汤外,还要退烧。肺炎退烧需要用生石膏;小孩子吃油炸食物、鸡蛋过多,堵塞后发高烧,用大黄一泻即可退烧。
再更深一层是少阳病。如果寒邪进去,停止在少阳,表现为“口苦咽干,往来寒热,两胁胀满,心烦欲呕” 十六个字,仲景书说这十六个字“不必悉具”,就是说症状不必全都出现,只要症状满足其中四个字,或者一个、两个、几个表现,病人自己就可以用小柴胡冲剂,医生就可以使用小柴胡汤。这叫“邪在少阳”、“寒中少阳”,都没有转成阴病,阴还在里。
所以阳先受病。伤寒论又讲,七天后,太阳病若还没好,感冒就要转化了,变成肺太阴病——肺炎。
三阴病,关键在于少阴,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其最基本的药方是“四逆汤”,每一个人都可以知道、记住,和遵医嘱使用,是名方、验方,是了不起的方子、伟大的方子。光荣、正确要算这“四逆汤”,它可以治心脏病,调节肾脏病。古医术里讲到“但欲寐”,就是困得不得了,非常想睡觉、要想睡觉,可是睡不着;要有这个症状,或者再加上畏寒(怕冷),就这几句话,就属于“阴病”了,那么给药就是“阳药”——附子、干姜,加炙甘草解毒,实际上可以平常吃,比如确认得了心脏病的—心脏病是属于手少阴心经的病,就可以遵医嘱长期服用这个药了。有的人跟西医挂钩,说这个方仅治心脏病,实际上不是;它也包括调节肾在内、以治所有的阴病为主。
手太阴病就是肺经有病,足太阴病在脾经,足厥阴病在肝经,这些都有“传变”,大家不是科班学中医的,有个大约的概念—“先阳病、后阴病”,就可以了。
最后补充一点,当然,也有直中阴的病,邪气躲开了阳气,因阳气太弱了,根本挡不住,比如邪气一冲就到了少阴。2022-06-13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9:57: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阴旺属于阴病,阴是没法泻的,解决问题靠补阳来平衡,使阳虚转化成不虚;而阳旺、泻阳之后就要考虑到补阴的问题,因泻虚阳后需补、泻实阳后不补。2. 张仲景《伤寒论》这本名著,其中讲三阳到三阴的问题。3. 首先是三阳经有病,容易治。4. 膀胱经在盯雀罩表,同时表属肺,因此膀胱经和...

  • 阴旺属于阴病,阴是没法泻的,解决问题靠补阳来平衡,使阳虚转化成不虚;而阳旺、泻阳之后就要考虑到补阴的问题,因泻虚阳后需补、泻实阳后不补。张仲景《伤寒论》这本名著,其中讲三阳到三阴的问题。首先是三阳经有病,容易治。膀胱经在表,同时表属肺,因此膀胱经和肺经,属于太阳病,以麻黄...

  • 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他的三阴三阳六病理论体系是中医理论宝库中的瑰宝。这一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阴三阳的强弱顺序在张仲景的理论中有着明确的定位。少阴位于太阴之后,厥阴则位于少阴之前,从而确定了厥阴介于太阴和少阴之间的位置。依此逻辑,三阳的顺序应为阳明、少阳、太阳。

  • 1. 在《伤寒论》中,三阴三阳的概念阐释了疾病状态下人体阴阳平衡的失调。阳明代表阳气的旺盛,但与太阳相比仍显不足;少阳则代表着阳气初生,势力最小。2. 太阴、少阴和厥阴分别代表了阴气由强至弱的不同状态。太阴阴气最盛,少阴次之,厥阴则阴气最弱,其中的“少”与“厥”形成对比,厥暗示阴气...

  • 1. 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是指病理状态下的阴阳变化。阳明代表阳气显著,但不及太阳;少阳阳气最少,象征为一阳。2. 太阴指的是阴气强大,阴气量为三阴;少阴阴气量为二阴;厥阴阴气最少,为一阴。这里的“少”和“厥”相对,厥表示阴气到了极点。3. 在《伤寒论》中,三阴三阳不是...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