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元河间学派否认仲景伤寒论治温病以来,后世多沿袭其说而抛弃仲景之路,实际上,仲景学说是按照疾病在临床上的演变规律讲解的,并非说阳明病必须经过太阳病、少阳病的传变,仲景先师的意思是正常的传变规律是先表后里的,...
伤寒之阳明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1.阳明经证治法:阳明经证是里热蒸腾所致,表里俱热,所以治宜石膏汤。2.阳明腑证治法:阳明腑证是邪热已与大肠糟粕搏结成实热证。治疗的目的是排除燥实,清肃里热。由于病变有轻重缓急的不同,所以阳明腑证的治法有三个方子:调胃承气汤为泻下缓剂,是治疗腑实初起,结而未实,或津液受损...
小承气汤的适应证包括:阳明病,其人多汗,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大承气汤的适应证广泛,涵盖了阳明腑实证、杂病实证腹满、积食内停腹满等病证,尤其适用于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烦躁、精...
伤寒有呕,一定在少阳,更确切地讲,病在太阳和少阳之间,就算有阳明证也不要去攻它,应先解表,否则一攻下,表邪会下陷,造成结胸。如果是呕家(包括酒客)再进入阳明证,大柴胡汤即可。二二一、“阳明病”,心下鞭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心下鞭满”就是心下痞...
综上所述,伤寒论第221条强调了三阳合病与阳明病的发展过程,以及误治的后果与补救措施。在面对阳明病时,应遵循医圣张仲景的指导,避免不当治疗,以保障患者的健康。
“阳明病的外在症状表现是怎样的呢?答案是:患者身热心头出汗,不感到寒冷,反而感到热。"“若伤寒患者在呕吐或下泻后病情仍未缓解,如果大便五六天或更长时间不通,到了傍晚时分出现潮热,不畏寒,出现独自说话似见鬼的幻觉,严重者甚至神志不清,摸索衣物,紧张不安,伴有轻微喘息,目光直视。弦脉表示...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 太溪穴的中医应用 12次阅读
- 太溪穴在哪个位置 11次阅读
- 艾灸可以治疗男性弱精吗 9次阅读
-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原文及译文 19次阅读
- 六经辨证的少阴病证治 14次阅读
- 仲景《伤寒论》关于三阳到三阴的简析 1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