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中六经辩证岐黄儿帖是怎么判断少阳病的?

少阳病:“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3)”
少阳证的孩子往往比较烦躁、爱哭闹。甚至有37.5摄氏度以下的低烧,有的患儿抗生素用的过多、或是病在伤寒有热误用寒凉退烧药的往往有不足36.5的现象,这样的孩子抵抗力极差,面色铁青。
医案举例6:2009.12.11刘X,女,1.5岁。前月感冒,输液一周,今大便干,不欲食,不如以前喜动,食欲呕。岐黄儿帖用处方:元丹散1份、四逆散3份、健脾2份、生半夏1份、建曲2份、熟附子散2份。次日,已解大便先硬后软,尚有些欲呕、上方生半夏加至2份,再一贴。小柴胡颗粒6包。愈。
明眼人看得出,上面的外用散剂几乎是柴胡汤的方义。小柴胡汤不如四逆散易入于散剂。直接用中药颗粒,里面放的蔗糖太多,缓和了药力,所以不如散剂组方自由,药劲大。2017-09-05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0:50:2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第一、发展了张仲景的伤寒论学说,改六经辩证为按方剂主治及临床表现相结合的分类诊断方法,使理论更切合实际。第二、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收载医方6500多个,无论是经方、古方、俗说单方均系统整理,大多注以出处。第三、诊断学上把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突出反映在消渴、霍乱、附骨疽、恶疾大风、雀目、瘿...

  •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孙思邈...

  • 第一、发展了张仲景的伤寒论学说,改六经辩证为按方剂主治及临床表现相结合的分类诊断方法,使理论更切合实际。 第二、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收载医方6500多个,无论是经方、古方、俗说单方均系统整理,大多注以出处。 第三、诊断学上把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突出反映在消渴、霍乱、附骨疽、恶疾大风、雀目、...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