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犯少阳证是什么意思

少阳证,又称“少阳病”,是《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一个病症名称,是指病邪处在半表半里之间所出现的症状。
邪犯少阳证指邪实已离太阳之表,而未入阳明之里,正是在表里之间,因而在其病变的机转上,既不是属于表证,也不是属于里证,而是属于半表半里的热证,以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为主要表现。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扩展资料:
《伤寒杂病论》的贡献,首先在于发展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张仲景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邪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其它旧病)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寻找发病的规律,以便确定不同情况下的治疗原则。
他创造性地把外感热性病的所有症状,归纳为六个证候群(即六个层次)和八个辨证纲领,以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来分析归纳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转归,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辨别疾病的属性、病位、邪正消长和病态表现。
由于确立了分析病情、认识证候及临床治疗的法度,因此辨证论治不仅为诊疗一切外感热病提出了纲领性的法则,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找出了诊疗的规律,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床实践的基本准绳。
2022-09-26
mcxzy 阅读 36 次 更新于 2025-04-05 20:28: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少阳证,中医病证名。邪犯少阳证是中医的一个证型的名字,用来概括病人现存在的症状的机理,从而确定治疗的思路。邪犯少阳证病症一般的是外感引起的,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等病症。

  • 少阳证,又称“少阳病”,是《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一个病症名称,是指病邪处在半表半里之间所出现的症状。由风寒或风热感冒引起。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等。一般推荐用中药的小柴胡汤治疗。

  • 邪犯少阳证是指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类型。邪犯少阳是指外邪入侵人体后,进入真气的少阳经脉并扰乱其功能,导致出现一系列症状。这种证候通常表现为头痛、口苦、目眩、耳鸣、咽喉不适、情绪烦躁等症状。治疗该证常用药物有柴胡、黄芩、枳壳等。

  • 邪犯少阳证是指邪气侵犯少阳经,引起少阳经病变,邪犯少阳证是属于中医的六经辨证的范畴。少阳证是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利,经气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因邪郁于机体表里之间,故又称为半表半里证。这是中医的一个证型的名字,可以用来概括患者现在的症状的机理,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等。

  • 1、少阳证,中医病证名。邪犯少阳证是中医的一个证型的名字,用来概括病人现存在的症状的机理,从而确定治疗的思路。2、少阳证,又称“少阳病”,是《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一个病症名称,是指病邪处在半表半里之间所出现的症状。由风寒或风热感冒引起。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