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证症状

少阳证又称“少阳病”,六经分证之一。邪在半表半里。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 (1)伤寒中风少阳病 见寒热往来无定时,胸胁痞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腹中痛,或渴或咳,或利或悸,小便不利口苦耳聋,脉弦。因病邪至半表半里,正邪相争,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故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发无定时;半表半里居足少阳胆经,行于两胁,手少阳三焦经络心包,风邪侵犯此地,心气不能穿畅,故烦满;有时侵犯胸胁,所以又胸胁痛;病邪在表能吃饭,入里不能吃饭,在表里间,故只是不想吃,却没至于不能吃;病在于表,则不烦不呕,在里则烦呕,在表里间,故只是心烦喜呕;里虚胁热,所以或渴或利,或腹中痛;而又有饮停胸中,故易悸而小便不利;少阳胆经络于耳,胆经受邪,故耳聋;胆气上溢,故口苦。(2)疟疾 战栗与高热 交替出现,每日或两三日发作一次,发有定时,兼有剧烈头痛,口渴,多汗。由于疟邪侵入人体,伏藏于半表半里之间,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故寒战与高热交替出现,休作有时。(3) 女子热入血室 血室即冲脉,女子感受外邪七八日未愈,病邪当传里,恰逢月经来,致使病邪不入脏腑,趁机入了血室,或是月经刚断,表邪也能趁机入血室,热邪于血搏,结滞不行,致使寒热往来,热邪犯上,白昼说胡话,如同见到鬼的样子。 满意请您采纳~2013-08-10
mcxzy 阅读 34 次 更新于 2025-04-05 20:28: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常被称为半表半里证。此证的典型症状包括寒热交替出现、胸胁部感到满闷不适、情绪抑郁、食欲减退、心情烦躁且容易恶心呕吐、口中感觉苦涩、喉咙干燥、眼睛感到眩晕、舌苔呈现薄白色、脉象呈现弦状。

  • 1、胸中烦而不呕:在少阳证侯基础上兼见胸烦,是由于邪热郁于胸膈所致,不呕说明胃气尚未上逆,热聚则不得以甘补,不逆则不必用降逆之品,故去人参、半夏,加栝楼实以清热荡实宽胸。2、腹中痛:特点是腹痛不硬,按之柔软则痛减,伴口苦、咽干、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证,故用原方去苦寒之黄芩...

  • 少阳病是中医中的一种特殊证候,主要特征为口苦、咽干、目眩以及一系列相关症状。临床表现包括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这些症状提示邪气侵入肝胆区域,导致气机不畅,火气上逆。病理机制上,外邪侵入肝胆,使得肝胆之气火上逆,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胸胁苦满和心烦喜呕等症状。治疗原...

  • 在中医经典《伤寒论》中,对少阳病的临床表现有明确描述。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口苦、咽干和目眩,这是肝胆系统受邪的表现。少阳病的初期症状可能在伤寒病程的第五到第六天出现,患者可能经历交替的寒热发作,伴随着胸胁部位的疼痛,感觉闷满不适,食欲减退,心情烦躁,有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可能表现为胸中...

  • 在中医理论中,六经辨证中的少阳病证治主要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特征。《伤寒论》中提到,少阳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口苦、咽干、目眩,以及反复的寒热交替,如胸胁部疼痛,食欲减退,心烦欲呕,可能伴有恶心、口渴、腹痛、胁下痞满或心下悸动,以及小便不畅。这些症状表明邪气已侵入肝胆,引起气火上逆的病理机制...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