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仪的脉象仪推动脉象图形的发展和认识

脉象即脉搏形象,古代医家都是根据脉搏的形象描述来定义的,而这种对脉搏形象的描述既是脉名又是脉象。《内经》中对脉象的描述即用此种方式,其一直沿袭到后世。这种以形象的比喻描述方式给传统脉学所做的定性标准就形成了中医脉象,但这种以文字描述的脉象是抽象的,在检测上全凭个人经验体会,初学者如想掌握是很难的。尽管历代医家在传统脉学的形象描述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中医脉学的发展普及提高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限于历史条件,其仍然缺乏客观化的定量定形指标和规范。从中医脉学文献上可以看出,历代医家中的有识之士曾做了大胆的尝试,运用示意图的方式对脉象进行定形研究。宋代施发所著的《察病指南》是最早运用脉象示意图的,载图33幅,其后效法者很多,如明·张世贤《图注难经脉诀》,关绍轩《图注指南脉诀》,沈际飞《人元脉影归指图说》都试图用模式或示意的图形来说明脉象的形状。但中医古代的脉象图只是把脉象的语言变为形象的图形(脉象示意图)而已。这种脉象示意图,不但本身没有达到客观化,也无法揭示其诊断意义。因为示意图的性质是语言文字的代替物,除去其表现形象以外,并不如语言文字的表达力强,它与实测脉图在性质上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2016-06-03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5:31: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脉象仪是一种现代化的中医辅助诊断工具,它在中医诊断学的“四诊”——望、闻、问、切中,尤其注重脉诊这一环节。脉诊的独特性在于,它通过手指触感,感知脉搏的“位”(脉搏在腕部的位置)、“数”(脉搏的频率)、“形”(脉搏的形态)和“势”(脉搏的力度和弹性),以此来评估脏腑的功能状态。...

  •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脉图分析方法进一步扩展,如建立数学模型、非线性弹性腔理论、流体瞬变的线化理论、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以及计算机智能化分析等,这些方法结合了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提供更为精准的脉象诊断支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脉诊不仅是对脉象图的分析,而是“整体观念”下的综合诊断,需要结合...

  •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内学者在古人的脉象理论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常见的脉象图进行临床测绘和深入分析。他们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了大约13种脉象特征值,并建立了对平、弦、滑、虚、实等脉象的判别方法,使得脉象识别进入了定量化的阶段。这一时期,脉诊研究开始从感性认识转向机制探讨...

  • 脉诊仪是一种现代化的系统性科学仪器,其核心在于将中医脉诊的精髓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实现脉诊的客观化研究。它以计算机软件为主体,运用易经思想,将变化的脉象转化为数值,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疾病与非疾病。这种仪器既能体现中医脉诊的精髓,又不拘泥于传统。脉诊仪的出现,标志着中医诊脉方法进入了一个新...

  • 在脉象客观化的基础上,脉诊研究进入机制探讨的阶段。随着脉图的广泛测试和深入研究,人们已认识到脉图是一项灵敏的生理信息,被逐渐引入生理检测的指标而运用于临床,如用于飞行员和老年人的健康检查等。通过对不同年龄健康人群的脉图普查,在建立健康人常数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脉图分析,了解与年龄有关的...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