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的内容

《伤寒论》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 六经形证六经形证,是《伤寒论》全书的纲领,它是把证候分类而定出来的,后世认为这是不废的法则,张仲景观察到热性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六个类型,同时又运用《素问》的精神分析了阳热、表实和阴寒、里虚。即“三阳证”与“三阴证”。

2016-05-11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9:36: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内容概述:第一、二卷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以及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和痓湿暍的证治。第三卷至第六卷详细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第七卷至第十卷则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各种治疗禁忌。六经形证:...

  •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书名 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并不是...

  • 从第三卷至第六卷,详细讨论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及厥阴六经病的脉象、症状、治疗及预后。第七卷至第十卷则深入探讨了霍乱、阴阳易、劳复的治疗方法,以及伤寒病中何时可汗、何时不可汗,何时可吐、何时不可吐,何时可下、何时不可下的具体情形。六经形证构成了《伤寒论》的核心,它将复杂...

  • 内容: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第二卷为“伤寒例”等,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治法选择等。综上所述,《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杰作,对中医临床...

  • 伤寒论需要背诵的核心内容 一、总纲与基本框架 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之作,涵盖了丰富的外感热病的理论及治疗经验。在背诵伤寒论时,首先需要掌握其总纲和基本框架,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二、重要条文与理论 1. 经典条文: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等关键章节的论述,这些都是伤寒论...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