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在八纲中用以辨别

表里在八纲辨证中用以辨别病变的部位。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表与里是相对的概念,如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经络中三阳经与三阴经相对而言,三阳经属表,三阴经属里;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为表,筋骨为里等。因此,对于病位的外内浅深,都不可作绝对地理解。
一般而论,从病位上看,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从病势上看,外感病中病邪由表入里,是病渐增重为势进;病邪由里出表,是病渐减轻为势退。因而前人有病邪入里一层,病深一层,出表一层,病轻一层的认识。

里证:
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其概念非常笼统,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凡不是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可属于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里证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之中。
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形成里证;二是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三是 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脏腑气机失调,气血津精等受病而出现的种种证候。
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病位虽然同属于里,但仍有浅深之别,一般病变在腑、在上、在气者,较轻浅;在脏、在下、在血者,则较深重。
不同的里证,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故一般很难说那几个症状就是里证的代表症状,但其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其起病可急可缓,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由于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病情较重,故治法较多,一般不如表证之较为简单而易于取效。
2023-01-25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9:41: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表里在八纲辨证中用以辨别病变的部位。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表与里是相对的概念,如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经络中三阳经与三阴经相对而言,三阳经属表,三阴经属里;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

  • 八纲辨证中的八纲分别指的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和阳:阴阳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也是八纲的总纲。一般表、实、热证属于阳证,里、虚、寒证属于阴证。表和里: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表证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寒和热:...

  • 中医术语中的八纲辨证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是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之一。表里辨证主要用于辨别疾病的病位,是八纲辨证的核心内容之一。表里辨证的特点在于能够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与相关性。通过表里辨证,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本质,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例如,如果...

  • 鉴别诊断:表虚、表实、里虚、里实、虚热、实热、虚寒、实寒。4、阴阳 阴阳是八纲的总纲。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表里寒热寓于阴阳虚实之中,又能概括这六个方面。阴阳辩证能够将所有疾病,分为阴阳两种性质相反的证候,从而准确地制定治疗原则。阴证:凡临床表现出抑制、沉静、衰退、...

  •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与治疗的核心理论,它分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个基本方面,用以描述疾病的病理状态。表里用来辨别疾病的部位,是表浅还是深入体内;寒热则用来判断疾病的性质,是属于寒性还是热性;虚实是用来判断邪气与正气的强弱,正气虚则邪气实,反之亦然;阴阳是统领这四纲的总纲,反映了疾病...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