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气血

1.气的概念:气是运行在人体内的一种精微物质。具有极强的能量的活动力,激发和推动机体器官的功能活动,因此也代表五脏之气和经脉之气。气的作用主要是温养机体和抵御外邪的入侵,同时参与脏腑功能的新陈代谢。
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气虚则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
2.血的概念:血即流动于经脉中的红色液体。血的功能有两方面。其一,即调养脏腑形体经络和骨窍。血盛则形健,面红润、皮肤光滑、毛发润泽、关节灵活。其二,血液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血盛则神清气爽、思维敏捷。血不足则精神恍惚、心悸不安。

气与血来源有两个方面。其一,禀受于先天之精气。即父母的先天之精(生殖之精)。其二,即后天之精气,只通过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气和自然之精气。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学可以运载气,气血相互滋生,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故在中医临床上一般是气血双补。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人体内气血运行状况,决定了人体生理、病理特征,形成千变万化的症状,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根据。
气血运行乃是经络系统最主要的功能,以此实现人体整体的物质能量交换。根据生物学基本原理,任何生命的基本活动都是物质交换。例如:人的呼吸系统及功能,实现了“人”与“天”之间的物质交换;消化系统及功能,实现了“人”与“地”之间的物质交换,这些都是人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细胞层次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外液进行的。现代医学生理学已知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担当体内的物质运输重任。而担当物质交换的毛细血管(直径~8微米)与组织细胞之间的平均距离是20~50微米,它们中间充满了细胞外液,血液与细胞之间并不能直接进行交换。
我们通过实验得出“血”是与“细胞外液”直接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细胞外液”与中国经典著作中描述的“气”,也就是中医经典著作中所说的“以行荣卫”和“营气”、“卫气”。“气”和“血”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所谓“气”,其主要形态之一就是血管外在肌肉间隙缓慢流动的细胞外液。所谓“气血运行”,是指血管内外物质的交换,即血管内的血和血管外的细胞外液——“气”的相互作用,实现整个人体的物质能量传递,所以气血运行反映人的整体状况。2007-09-22
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气对人体有推动调控作用、温煦凉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及中介作用;血对人体有濡养作用及化神作用。
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景岳全书·血证》又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唯斯而已。”
气与血都由人身之精所化,而相对言之,则气属阳,血属阴,具有互根互用的关系。气有推动、激发、固摄等作用,血有营养、滋润等作用。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因而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说法。

扩展资料:
气虚常由体内生化不足、耗散太过导致。多见于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疲劳过度者,主要表现有精神倦怠,四肢无力,易眩晕、自汗、感冒等。气虚常因饮食失调、体弱、久病所致。
血虚是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可由失血过多、久病虚耗等导致。血虚者面色苍白,唇、舌、指甲颜色暗淡,常表现为头晕心悸、形体消瘦、双目干涩等。血虚常常是消瘦真正的原因,而消瘦则是判断一个人血虚最明显的表征。人之所以瘦,是因为血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血
2019-08-04
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气对人体有推动调控作用、温煦凉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及中介作用;血对人体有濡养作用及化神作用。

气血
气的概念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中医学的气概念,可能源于古人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古人通过对人体自身某些显而易见且至关重要的生命现象,如呼吸时气的出入、活动时随汗而出的蒸蒸热气等的观察,产生了对气的朴素而直观的认识,加之在气功锻炼中体悟到的气在体内的流动,于是在朴素认识逐渐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推测、联想、抽象和纯化,逐渐形成了人体之气是人体中的能流动的细微物质的概念。随着认识的深入,对人体之气的来源、功能、运动规律和形式以及与脏腑的关系有了较系统的认识,建立了中医学的气学理论。
中医学气概念的形成,自然受到古代哲学气学说的渗透和影响。古代哲学的气是运动不息的细微物质的概念,气升降聚散运动推动和调控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思想,对中医学的气是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概念的形成,气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生命活动等理论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方法学意义。但中医学的气是客观存在于人体中的具体的气,是在体内不断升降出入运动的精微物质,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对生命活动起着推动和调控作用。中医学的气理论有其固有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而古代哲学的气学说是一种古代的宇宙观和方 ,因此中医学的气概念与古代哲学的气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
精与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是有严格区别的。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气是由精化生的极细微物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精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因此,《内经》中多次提到精与气的转化关系,其对精与气的区分较先秦哲学中的概念更为明确。
血的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素问·调经论》强调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血液在脉中循行于全身,所以又将脉称为“血府”。脉起着约束血液运行的作用,血液循脉运行周身,内至脏腑,外达肢节,周而复始。如因某种原因,血液在脉中运行迟缓涩滞,停积不行则成瘀血。若因外伤等原因,血液不在脉中运行而逸出脉外,则形成出血,称为“离经之血”。离经之血若不能及时排出或消散,则变为瘀血。离经之血及瘀血均失去了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
血循脉而流于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人体任何部位缺少血液的供养,都能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造成生理功能的紊乱以及组织结构的损伤,严重的缺血还能危及生命。
2020-08-29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存在是通过生理功能表现出来的,如血的生成和运行,气不足(即气虚)或气的运动失常,人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而血在中医里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其在人体内运行,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血不足(血虚)就会导致人体缺乏滋养。 中医学认为世间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面,气血也不例外。中医讲气属阳,血属阴,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互根互用,相互依赖。只有气血调和,人才健康无病。那么气血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中医认为气对血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1、气能生血,血的组成与生成过程离不开气和气化功能;2、气能行血,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气虚则会导致血行迟缓、血行不利、甚至血瘀;3、气能摄血,气能够固摄血,如果气虚不能固摄,就会导致许多出血病,这也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 而血对气主要是载气和养气的作用,气要依附于血,而血又不断为气提供营养,使气发挥作用。所以,气虚就会导致血行不畅、出血,导致血虚;而血虚则会导致气虚。气血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对方,从而出现气血两虚、气虚出血、血随气脱,最终导致血虚、出现贫血,影响人体健
康。
气血是气和血的总称,也叫血气
1)存在于体内并在人体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理物质叫做正气或精血,防御身体入侵因子的物质叫做卫气,帮助吸收营养的物质叫做营气,与精神活动有关的物质叫做神气等,所以气的种类繁多,作用也多样化。
2)气的作用还包括保持体温,提供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促进血液循环,物质的运输,维持身体和外部环境的统一性,调节血液、汗、小便,把物质转变为多种物质等。
3)血指血液和血液所具有的营养作用,血来自人体摄入的食物,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不停地循环,给脏器和组织供应营养,维持人体正常功能。
4)血液循环也取决于气的力量,如果气不足血液循环也不畅,引起各种疾病,气的作用也要通过血来表现,所以气和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5)经络学说是在中医学基础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体系之一,因为经络与<阴阳>、<五行>、<脏腑>、<营卫>、<气血>是密不可分的,离开经络学说就不能研究中医学。同时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过程中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离不开此学说。
6)中医学中不论哪个科目都能涉及到经络学说,特别是针灸,是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的,所以首先要彻底学会经络学说。2007-09-22
气血是气和血的总称,也叫血气
1)存在于体内并在人体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理物质叫做正气或精血,防御身体入侵因子的物质叫做卫气,帮助吸收营养的物质叫做营气,与精神活动有关的物质叫做神气等,所以气的种类繁多,作用也多样化。
2)气的作用还包括保持体温,提供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促进血液循环,物质的运输,维持身体和外部环境的统一性,调节血液、汗、小便,把物质转变为多种物质等。
3)血指血液和血液所具有的营养作用,血来自人体摄入的食物,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不停地循环,给脏器和组织供应营养,维持人体正常功能。
4)血液循环也取决于气的力量,如果气不足血液循环也不畅,引起各种疾病,气的作用也要通过血来表现,所以气和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5)经络学说是在中医学基础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体系之一,因为经络与<阴阳>、<五行>、<脏腑>、<营卫>、<气血>是密不可分的,离开经络学说就不能研究中医学。同时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过程中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离不开此学说。2007-09-22
气血是什么?
不少人还是很疑惑,气血老听医生说,但是具体是什么?是怎么样存在的?其实气血是两种,一个是气,一个是血,气是指身体内的,能够疏通全身,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保护人体,比如肾气,肺气等。血就是人体的血液,一直在循环流动,为各个部位提供营养,如果一个人的脸色很苍白,说明可能是体内的血液不足。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两者是相互依赖的,相辅相成的,如果一方出现了问题,另外一个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正常会把气和血放在一起说。2021-10-20
气血

qìxuè

[qi and blood] 中医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

气血俱动。——唐·李朝威《柳毅传》

气血两虚2007-09-22

2021-03-03
大家都说“气虚”、“血虚”,什么是“气”?什么是“气血虚”?

2020-12-09
BGPI7136

2020-11-19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人体内气血运行状况,决定了人体生理、病理特征,形成千变万化的症状,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根据。
气血运行乃是经络系统最主要的功能,以此实现人体整体的物质能量交换。根据生物学基本原理,任何生命的基本活动都是物质交换。例如:人的呼吸系统及功能,实现了“人”与“天”之间的物质交换;消化系统及功能,实现了“人”与“地”之间的物质交换,这些都是人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细胞层次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外液进行的。现代医学生理学已知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担当体内的物质运输重任。而担当物质交换的毛细血管(直径~8微米)与组织细胞之间的平均距离是20~50微米,它们中间充满了细胞外液,血液与细胞之间并不能直接进行交换。
我们通过实验得出“血”是与“细胞外液”直接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细胞外液”与中国经典著作中描述的“气”,也就是中医经典著作中所说的“以行荣卫”和“营气”、“卫气”。“气”和“血”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所谓“气”,其主要形态之一就是血管外在肌肉间隙缓慢流动的细胞外液。所谓“气血运行”,是指血管内外物质的交换,即血管内的血和血管外的细胞外液——“气”的相互作用,实现整个人体的物质能量传递,所以气血运行反映人的整体状况。
参考资料:2007-09-22
气血,是人的精气神,可以煲汤补,可以做运动补,很多人都怕麻烦,坚持不来,最简单的懒人做法就是用圣透力气血贴,淘宝可以找到,30贴,价格也不贵咯!贴肚脐就可以,睡的时候贴,起来时撕了,简单方便,绿色给药,效果很好!我比较懒,就只有用他能坚持!2018-11-13
mcxzy 阅读 27 次 更新于 2024-10-06 06:03: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C

  • 气血是生活中很长提到的一个词,气血是中医的一个名词。一说起气血,一般人都觉得是很玄的东西。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人体的脏器就如同人一样,吃得饱了,干起活来才有劲。而血就是脏器的“饭”。

  • 气,在身体里分宗气,卫气,营气,元气。又分阴气阳气。运行在血管内的叫营气,和血液的关系就是: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气以经络为途径,但不完全只运行在经络上!比如卫气,循行于脉外,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每个脏腑都有气,这个气来源于肺的宣发肃降,这个叫宗气!元气,就是先天之气如果经...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