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机的电针刺激与手法运针刺激的比较

电针和手法运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刺激,电针是依赖电流的作用来兴奋穴位组织,而手法运针则是借助提插捻转等机械动作达到刺激穴位组织的目的。实验证明,电针与手法运针的针感与传入神经纤维类别不同,前者以麻为主,主要经以Ⅱ类为主的粗纤维传入中枢,手法运针以酸胀感为主,主要经以Ⅲ类为主的细纤维传入中枢。电针和手法运针的针刺效应也不尽相同。例如给家兔膀胱内充以等渗温氯化钠溶液50ml,大多可使膀胱呈平静状态,部分出现小的节律性波动。用2~4次/s、幅度360°的手法捻针刺激次 穴经2~3s的潜伏期,则可见膀胱内压升高,每次运针15s可使膀胱内压升高0.392~0.980kPa,针500次有效率达90%以上;用同法针刺穴旁1厘米的对照点,不能使膀胱内压升高、针200次升高率仅为1%,且上升幅度不超过0.196kPa,具有显著的穴位特异性。而且适宜的电针刺激同一穴位则一般不能使膀胱内压升高,只有当刺激强度增加达血压升高、瞳孔放大时才能使膀胱内压升高,但经1~2次电针后针效减弱或消失,要加大刺激方可继续使膀胱内压改变,而且对照点及其他穴位也有同样的效应,无明显的穴位特异性,这种现象显然是痛刺激造成的应急反应。因此就针刺次穴提高膀胱内压而言,手法运针的效果要较电针明显的多。实验证明,手法运针在提高皮肤温度、镇痛针麻、调整胃电、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抑制痫样放电、降低癫痫状态下升高的皮层Ach和K+活度、提高痫症状态下降低的Na+活度等方面也均较电针为佳,而电针对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对与前阿皮素有关的多肽的影响方面则较手法运针为好。因此,电针和手法运针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

2016-06-02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2:32: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电针与手法运针是两种不同的刺激方式,前者利用电流刺激穴位,后者通过提插捻转等机械动作实现刺激。实验证明,两者的针感与传入神经纤维类别不同,电针以麻感为主,主要通过Ⅱ类粗纤维传递至中枢,而手法运针则以酸胀感为主,主要通过Ⅲ类细纤维传递。以家兔膀胱内压的提升为例,手法运针能有效提升膀...

  • 电针和手法运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刺激,电针是依赖电流的作用来兴奋穴位组织,而手法运针则是借助提插捻转等机械动作达到刺激穴位组织的目的。实验证明,电针与手法运针的针感与传入神经纤维类别不同,前者以麻为主,主要经以Ⅱ类为主的粗纤维传入中枢,手法运针以酸胀感为主,主要经以Ⅲ类为主的细纤...

  • 1、手法运针:较常用,手法运针对操作者要求较高,需找准穴位、具有得气感,另外,需要充足的时间进行运针;2、电针:即针灸扎入人体后,通过针刺通电,进行刺激;3、经皮穴位电刺激:采用电极片贴于穴位后,再进行电刺激,此种方式较为简洁,目前也较常用。

  • 针灸电疗说白了,就是医生偷懒的一个方式,针灸进针后讲究一个行针手法,就是通过手法,对扎进身体的针具进行提,插,捻,转;从而达到刺激穴位的治疗目的;而电针接上针具后持续放电,也可以刺激穴位,省了人力。现在的医院的大夫借用电针省了不少事儿,所以人力操作的行针手法基本上十个针灸大夫有八...

  • (1)毫针刺人所选穴位得气后,将电针仪的输出线分别夹持在毫针体上。每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同一侧的两个穴位。把电针仪的输出电位器调至“0”,再打开电源开关,再选择所需的频率和强度。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往往会发生电适应,即觉得刺激强度逐渐变小,应及时进行调整。电针刺激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