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辨证论治多汗症的?

一般正常人仅在体力劳动后或在夏天高温环境下容易出汗,而在平时手足是很少出汗的。多汗症的发生可能与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临床上多见的手足多汗症, 如果只是手脚出汗,有可能是脾阳郁抑;睡着了汗多属阴虚自汗,醒着的时候汗多是阳虚,也可能表虚自汗。2019-12-18
多汗症应该是汗腺特别发达,不是特别多的情况下并无大碍,出汗可以排毒,是很好的机理反应。2019-12-18
这个是属于卫气不固造成的。2019-12-18
多汗症的病理,中医认为大多都是肺胃不固、阳气亏虚、阴虚火旺或邪正相争、湿热熏蒸。治疗当分虚实,辨其寒热。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着清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施治。多汗的中医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肺卫不固症
症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加减:
汗出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舌红,脉细数,加麦冬,五味子。
2营卫不和症
症候,汗出恶风,肢体酸痛,头痛,时寒时热,或半身、局部出汗,苔薄白,脉浮缓。
治方,调和营卫
主方:桂枝汤
加减:汗出多者,酌加牡蛎、龙骨。2019-12-18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9:18: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限局性多汗症: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多汗而其它部位无汗。多见于青年人,常与精神因素有关。 1手足汗:表现为掌跖部位濈然汗出,涓涓不止。若伴有四末不温,冷汗外溢,肤色青紫者,可见于雷诺病、肢端红痛症、肢端紫绀病、掌跖多汗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掌跖角皮病、冻疮、冻疮样多形红斑、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等。常...

  • 1、对多汗症,一般辨脏腑,要根据出汗部位,如心虚一般额头出汗,脾胃虚主要是手脚出汗,肺虚主要为胸出汗,所以要根据出汗的部位,进行辨证,进行气血调和治疗;2、部分人同样是出汗,但大部分会怕冷,有些出汗,会伴有不同程度反复的口舌生疮、面红耳赤、小便次数增多,偏黄,主要是心火过剩,要泄火,...

  • 中医认为,出汗多的病因病机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导致汗液外泄。中医治疗出汗多讲究辨证论治,分为肺卫不固证、阴虚火旺证、心血不足证、邪热郁蒸证,分别采用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归脾汤、龙胆泻肝汤等进行加减治疗。上述方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外,出汗多的人应注意自身的调护,如应避风寒,...

  • 多为对称性发生于手掌、足底、前额、腋部和外阴等处,尤以手掌、足底为多见。若情绪激动或紧张时,汗珠可呈点滴状滴流。中医治疗多汗症有较好疗效,其治则为清热利湿止汗,益气固表止汗。这里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方药。1.熟附片30克(先煎),肉苁蓉、生地黄、山萸肉、巴戟天、五味子各12克,党参、...

  • 通过辨证理论对病人进行个性化分析,做到因人施治、一人一方。对病人初次问诊,探求病因、病型、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得出病因,归纳证型,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调和营卫,化湿和营,益气归脾、疏肝解郁、内外兼治,宣肺敛阴等多角度治疗多汗症。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