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房事多汗症

  房事出汗过多,多为病态,需要治疗。那么怎么治疗才合理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房事多汗的症状及 治疗方法 。
  房事多汗
  本病属中 医学 中“汗证”、“虚劳”等范畴。男子房汗不足为怪,然汗出过多则属病态。本病以虚证为主,多为气血阴阳不足。《黄帝内经》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相当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是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精 血液 关系密切。本病与五脏相关,尤与心、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汗为心液,肾藏精,主生殖,故与房劳所致 疾病 关系密切。房劳过度,耗伤 阳气,若阴津被扰,虚火内生,可见潮热盗汗;若阳气损伤,则腠理不固,更使气随汗泄。本病的 中医 治疗需立足于辨证治本,在此基础上酌加收汗止汗药味兼顾治标,下面介绍一下分型论治。
  治疗方法
  1、心血不足症
  症状:见房事汗出,或伴盗汗,心悸不寐,面色无华,舌淡,脉细。治宜补血养心敛汗。
  治疗:代表方可用归脾汤加减。常 用药 为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酸枣仁、龙眼肉、远志、甘草、大枣、木香、煅龙骨、煅牡蛎等。
  2、肾气不足症
  症状:见房劳后汗出,腰酸软无力, 头晕 耳鸣 ,神疲乏力,夜尿频多,舌淡,脉沉,两尺尤弱。
  治疗:治宜培 补肾 元,益气敛汗。代表方可用大补元煎加减。常用药为人参、熟地、山药、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菟丝子、五味子等。
  3、心肺气虚症
  症状:见行房汗出,动则加重,紧张善思,多梦倦乏,气短懒言,易于 感冒 ,舌质淡,脉细弱。
  治疗:治宜益肺固表,养心宁神。代表方可用玉屏风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常用药为黄芪、白术、防风、牡蛎、麻黄根、浮小麦、大枣、甘草等。
  4、营卫不和症
  症状:见房事汗出,微恶风或发热,腰背肌肉酸楚,或伴头痛,或表现#身、某局部出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治疗:治宜调和营卫。代表方可用桂枝汤加减。常用药为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龙骨、牡蛎等。
  5、肝肾阴虚症
  症状:见房劳潮热汗出,夜寐盗汗,或伴梦遗,五心烦热,两颧色红,口渴,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治宜滋补肝肾, 降火 敛汗。代表方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常用药为知母、黄柏、生地黄、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牡蛎、浮小麦、糯稻根等。
   注意事项
  此外,生活中的调护也很重要,因此要注意:
  1、适度锻炼身体,使身体强健。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思虑烦劳过度,以养脏气。
  2、保持卧室通风良好,室温及衣被厚薄需与季 节气 候相适应。
  3、注意精神心理调理,保证乐观情绪,安心休养,配合治疗。
  4、饮食方面,以清淡易于 消化 、富含 营养 为原则。少食或忌食辛辣、汕腻、厚味食品。节制饮酒。
  5、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拭汗用柔软干毛巾或纱布,勿用湿冷毛巾,以免受凉。
2022-06-10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19 21:31: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多汗症的中医辨证体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阴虚火旺 主要症状:多见于更年期女性,表现为潮热汗出,急躁易怒,月经紊乱。 病因分析:阴虚导致火旺,虚火内扰,迫使津液外泄,形成多汗。2. 湿热内盛 主要症状:多见于中年男性,平日喜食肥甘厚味,烟酒热物,表现为多汗且伴有湿热症状,如口苦、口臭、大便...

  • 中医治疗多汗症效果显著,其核心在于调和阴阳、平衡气血。下面介绍几个行之有效的方药:1. 一种方剂包括熟附片30克(先煎),肉苁蓉、生地黄、山萸肉、巴戟天、五味子各12克,党参、黄芪、桂圆肉各60克,鸡血藤18克,桂枝3克,生白芍9克,金樱子24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服用。此方主要适用于阳...

  • 中医治疗多汗症的效果确实得到了不少患者的认可。中医认为多汗症多由体内阴阳失衡或气血不足引起,因此治疗多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通过中药调理,可以改善体质,达到治疗目的。例如,针对气虚型多汗症,可以使用补气养血的药物;对于阴虚火旺型,可以采用滋阴降火的方剂。当然,这需要由有经验的中医师根据具体...

  • 多汗症的病理,中医认为大都是肺卫不固、阳气亏虚、阴虚火旺、或邪正相争、湿热薰蒸所致。治疗当分虚实,辨其寒热。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施治。多汗症中医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1、肺卫不固证 证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

  • 中医把出汗作为重要的辨证依据,白天多汗叫自汗,由于阳虚气虚不能敛汗所致。晚上睡觉多汗叫盗汗,多是阴虚所致。热病辨证,伤寒恶寒发热,无汗为表实,有汗为表虚。阳明经热有大汗出等。多汗症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多汗症,前者可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后者多汗见于手足、前额、腋部、外阴等处,多属肺胃热...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