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的辨证论治有什么?

中医把出汗作为重要的辨证依据,白天多汗叫自汗,由于阳虚气虚不能敛汗所致。晚上睡觉多汗叫盗汗,多是阴虚所致。热病辨证,伤寒恶寒发热,无汗为表实,有汗为表虚。阳明经热有大汗出等。多汗症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多汗症,前者可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后者多汗见于手足、前额、腋部、外阴等处,多属肺胃热盛,或湿热郁蒸,或阴虚火旺等所致。
中医诊断 1.表虚不固
畏寒,肢冷,食少,自汗不止,多属全身性多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缓。证属先天禀赋不足,表虚不固所致。
2.湿热熏蒸
渴而不欲饮,口淡乏味而粘,心烦易怒,四肢沉重或见关节疼痛,小便短少,女子带下,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沉缓。证属湿热蕴阻,熏蒸肌肤,迫津外泄。
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表虚不固
治法:固表止汗。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生黄芪30g,防风、白术、党参、麻黄根各9g,浮小麦15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2.湿热熏蒸
治法:滋阴敛汗。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15g,山药、白芍、浮小麦、牡蛎、茯芩各12g,丹皮、泽泻、山茱萸各6g,糯稻根须9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二、外治法
1.明矾、葛根各15~30g,研末煎汤,每日浸洗患部(手足)半小时。
2.黄芪、葛根各30g,荆芥9g。先热熏后温洗半小时,每天1~2次。主治手足多汗症。
3.麻黄根50g,煅牡蛎100g,研极细末,外扑。
4.麻黄根、牡蛎各20g,龙骨、赤石脂各15g,研极细,装大布袋中,外扑多汗处。
5.郁金适量,研细末,加茶水调敷出汗处。
6.鲜白萝卜600g(切片),明矾15g,加水2500ml,煎30~40分钟去渣取汁,浸洗手足部20分钟,每日洗2次。主治手足多汗症。
中药 六味地黄丸,每服6g,日服2次。玉屏风丸,每服6g,日服3次。防风通圣丸,各服6g,日服3次。归脾丸,每服6g,日服2次。2019-12-10
多汗症的病理,中医认为大都是肺卫不固、阳气亏虚、阴虚火旺、或邪正相争、湿热薰蒸所致。治疗当分虚实,辨其寒热。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施治。
真正全身性多汗症少见,即使是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多汗症也主要发生在某些部位。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广泛性多汗,建议你可以考虑去药店买一些补气止汗的生脉饮,或者是牡蛎散进行治疗,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2019-12-10
 多汗症的病理,中医认为大都是肺卫不固、阳气亏虚、阴虚火旺、或邪正相争、湿热薰蒸所致。治疗当分虚实,辨其寒热。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施治。多汗症中医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1、肺卫不固证

  证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加减:汗出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舌红、脉细数,加麦冬、五味子。2019-12-10
 多汗症的病理,中医认为大都是肺卫不固、阳气亏虚、阴虚火旺、或邪正相争、湿热薰蒸所致。治疗当分虚实,辨其寒热。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施治2019-12-10
LV.22016-05-30
张聿青将自汗分为3型:
湿热蕴郁、迫津外泄型:药用滑石、茯苓、泽泻、猪苓、薏苡仁、萆薢、通草、黄芩、陈皮、半夏、沉香、小麦、枇杷叶、地骨皮、桂枝,使湿热除而汗自止; 胆腑痰热型:以温胆汤加减; 气虚湿蒸型:药用参须、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枳实、陈皮、藿香、豆蔻健脾除湿。(杨雨禾.张聿青治汗案探析.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3(2):5)
柴可群等从湿、瘀、痰三方面进行论治:2019-12-10
引起多汗症的原因有大致分为以下三种:1、由于全身性疾病造成的出汗:如内分泌失调(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并更年期绝经、垂体功能亢进等)、神经系统疾并部分感染性疾病(疟疾、结核等)和长期生病造成体质虚弱,只要这些全身性疾病得到控制后多汗的状况就能得到解决。2、情绪性出汗:由于高度紧张和情绪激动造成,是因为交感神经失调所致,内服一些镇静药(如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具有暂时性的疗效,但有口干等副作用。3、味觉性出汗:如吃某些刺激性的食物(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后引起的多汗,这种情况一般不必进行治疗,只须忌口。虽然多汗症的发病原因各有不同,但在没确定其病因之前都应引起患者的高度警惕,需根据其伴随症状的表现及时到皮肤科治疗,及早作出病因诊断是此病治好的关键。2019-12-10
多汗症是指局部或全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多的现象。真正全身性多汗症少见,即使是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多汗症也主要发生在某些部位。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广泛性多汗,建议你可以考虑去药店买一些补气止汗的生脉饮,或者是牡蛎散进行治疗,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2019-12-10
多汗症是指局部或全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多的现象。真正全身性多汗症少见,即使是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多汗症也主要发生在某些部位。
症状:全身多汗或掌跖、腋窝等局部多汗。
治疗:多以局部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病因:内分泌失调、激素紊乱或精神因素导致。2019-12-10
多汗症的病理,中医认为大都是肺卫不固、阳气亏虚、阴虚火旺、或邪正相争、湿热薰蒸所致。治疗当分虚实,辨其寒热。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施治。2019-12-10
原发性多汗症是指无明显病因的多汗症,目前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失调所致,交感神经系统就像恒温器一样,如果人体过热,它就会从大脑传递信号给汗腺,发出排汗指令,从而降温。所以,交感神经系统失调就可能出现多汗症状。同时,遗传因素可能也发挥了一定作用。2020-06-04
中医认为,跟脾肾两脏的关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中医在治疗多汗,一般以意气健脾补气养血为主2019-12-10
多汗症。是指出汗过多。有盗汗和自汗之分。盗汗就是晚上睡着了出汗。白天也有动一动就要出汗。2019-12-10
多汗症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多汗症,是指全身或是局部出汗量很多的一种现象,一般多为局部性多汗症,全身性的较少见2019-12-10
多汗症,一般的都是有,身体虚弱,特别肾虚所引起的,应该补充过营养2019-12-10
多汗多汗症的辨证论就是你气血两虚2019-12-10
多汗症是指局部或全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多的现象。2019-12-10
自己的汗液系统太过于发达了。还有就是肾功能问题,虚汗太多。2019-12-10
能证明是你是体虚吧。2019-12-10
我不大清楚,你要不去医院看看。2019-12-10
多汗症一般表现在手上的吧,应该是手上特别那啥的。2019-12-10
喝三七粉和三七粉降血压,再喝这车小辣椒就行咧。2019-12-10
证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加减:汗出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舌红、脉细数,加麦冬、五味子。2019-12-10
多汗症的病理,中医认为大多都是肺胃不固、阳气亏虚、阴虚火旺或邪正相争、湿热熏蒸。治疗当分虚实,辨其寒热。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着清之,寒2019-12-10
患者是你本人吗?2020-05-22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4:53: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若肛周多汗瘙痒,常因情志不调及过食辛辣而加剧者,可见于 *** 瘙痒病、肛周湿疹、痔疮等。多因大肠湿热下注所致。除治疗原发病外,可选苦参汤外洗,并内服槐角丸、地榆芍药汤化裁,以清利大肠湿热。若前阴多汗瘙痒或伴黄汗者,可见于女阴瘙痒病、阴囊湿疹、阴囊神经性皮炎、毛囊角化病等,多属肝经湿热下注而成。除...

  • 1. 黄汗:表现为汗出色黄如柏汁,染着衣被。好发于颜面、腋下、鼠蹊等处,常因营卫壅闭或湿热郁肤而致。根据舌脉及兼证,可选芪芍桂酒汤、加味玉屏风散化裁,以宣通壅闭,清热利湿。若腋汗色黄,伴有臭味者,可按腋臭论治。2. 红汗:表现为汗出色红或粉红而无其它症状。除应用碘化物、氯苯...

  • 自发性多汗症的治疗原则主要围绕人体阴阳平衡进行。此病因阴阳失调,腠理不固,导致津液外泄,多见于虚证。治疗上,需要辨明阴阳气血偏颇,予以补益和调和,根据病位所在,采取益气养阴、固表敛汗的策略。对于实证患者,治疗应以祛除邪气为主,采用化湿泄热、祛痰化瘀的方法。在虚实并存的患者中,需根据主次...

  • 手足多汗症主要是由于控制汗液分泌的交感神经功能出现紊乱导致。治疗时可以使用止汗剂,一般三到五天使用一次,皮肤可能出现干燥脱屑,及时做好皮肤护理。还可以通过注射肉毒素来治疗。肉毒素可以抑制乙酰胆碱,效果维持半年左右。

  • 1、对多汗症,一般辨脏腑,要根据出汗部位,如心虚一般额头出汗,脾胃虚主要是手脚出汗,肺虚主要为胸出汗,所以要根据出汗的部位,进行辨证,进行气血调和治疗;2、部分人同样是出汗,但大部分会怕冷,有些出汗,会伴有不同程度反复的口舌生疮、面红耳赤、小便次数增多,偏黄,主要是心火过剩,要泄火,...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