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多汗方法包括:1、热盛引起的多汗,比如:心肝火旺,则以降火为主;若伴有口干、头汗,大便干燥等,使用清热泻火药为主。2、气虚引起的多汗,多是因为气虚不能固表而导致汗出,多以补气为主,常用的补气药有:太子参、党参、山药、黄芪。3、阴虚内热导致的多汗,可滋阴降火止汗。最常用的药物为知柏地黄丸。中医治疗多汗需要辨证,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2020-01-13
中医是怎么辨证多汗症的?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多汗症的中医辨证体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阴虚火旺 主要症状:多见于更年期女性,表现为潮热汗出,急躁易怒,月经紊乱。 病因分析:阴虚导致火旺,虚火内扰,迫使津液外泄,形成多汗。2. 湿热内盛 主要症状:多见于中年男性,平日喜食肥甘厚味,烟酒热物,表现为多汗且伴有湿热症状,如口苦、口臭、大便...
多汗症就是指身体局部或者全身皮肤出汗明显增多,就可以叫多汗症。对于多汗症的认识,可以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首先,从中医角度,所谓的多汗可以理解为中气不足。导致中气固摄无力,汗液大量分泌,水分脱失。这种情况可以口服补中益气丸,针对性进行补充。中气不足以后,还可以配合玉屏风散,收缩毛孔,...
多汗症的病理,中医认为大都是肺卫不固、阳气亏虚、阴虚火旺、或邪正相争、湿热薰蒸所致。治疗当分虚实,辨其寒热。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施治。多汗症中医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1、肺卫不固证 证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
中医把出汗作为重要的辨证依据,白天多汗叫自汗,由于阳虚气虚不能敛汗所致。晚上睡觉多汗叫盗汗,多是阴虚所致。热病辨证,伤寒恶寒发热,无汗为表实,有汗为表虚。阳明经热有大汗出等。多汗症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多汗症,前者可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后者多汗见于手足、前额、腋部、外阴等处,多属肺胃热...
多汗症的病理,中医认为大多都是肺胃不固、阳气亏虚、阴虚火旺或邪正相争、湿热熏蒸。治疗当分虚实,辨其寒热。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着清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施治。多汗的中医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肺卫不固症 症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治...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 中医是怎么辨证治疗多汗症的? 15次阅读
- 多汗症的辨证论治有什么? 15次阅读
- 为什么总是大汗淋漓,自汗、多汗的中医辨证治疗 18次阅读
- 黄芪丹参枸杞泡酒喝有什么好处? 17次阅读
- 一般中药需要煎多久才算煎好? 6次阅读
- 一般中药要熬多长时间? 1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