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在中医上视为汗证的范畴,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治疗上应辨证用药。一、多汗为自汗,伴随有疲乏无力,怕冷,心慌气短,容易反复性的感冒,多考虑为阳气虚所致,应服用温阳益气,固表止汗的药物。二、多汗为手脚心发热,头晕目眩,咽干口燥,形体消瘦,考虑为阴虚所致,应服用滋阴益气,敛汗的药物。2020-12-31
中医是怎么辨证治疗多汗症的?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多汗症的中医辨证体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阴虚火旺 主要症状:多见于更年期女性,表现为潮热汗出,急躁易怒,月经紊乱。 病因分析:阴虚导致火旺,虚火内扰,迫使津液外泄,形成多汗。2. 湿热内盛 主要症状:多见于中年男性,平日喜食肥甘厚味,烟酒热物,表现为多汗且伴有湿热症状,如口苦、口臭、大便...
多汗症的病理,中医认为大都是肺卫不固、阳气亏虚、阴虚火旺、或邪正相争、湿热薰蒸所致。治疗当分虚实,辨其寒热。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施治。多汗症中医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1、肺卫不固证 证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
畏寒,肢冷,食少,自汗不止,多属全身性多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缓。证属先天禀赋不足,表虚不固所致。2.湿热熏蒸 渴而不欲饮,口淡乏味而粘,心烦易怒,四肢沉重或见关节疼痛,小便短少,女子带下,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沉缓。证属湿热蕴阻,熏蒸肌肤,迫津外泄。中医治疗 一、...
2.尿汗症:表现为汗液带有尿臊气,干涸后析出结晶如霜。常见于严重的尿毒症、糖尿病及痛风患者。此多属湿浊内盛,外蒸体肤,除治疗原有疾病外,根据舌脉及兼证,可选氤氲汤化裁,以芳香化浊,淡渗利湿。 3.足臭:表现为足部多汗,皮肤浸渍变白,伴有恶臭,触鼻难闻。可见于足部臭汗症、足癣、掌跖多汗症。此多因湿热内...
多汗症的病理,中医认为大多都是肺胃不固、阳气亏虚、阴虚火旺或邪正相争、湿热熏蒸。治疗当分虚实,辨其寒热。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着清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施治。多汗的中医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肺卫不固症 症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治...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 多汗症的辨证论治有什么? 15次阅读
- 为什么总是大汗淋漓,自汗、多汗的中医辨证治疗 18次阅读
- 多汗症中医辨证。 20次阅读
- 中医是怎么辨证多汗症的? 14次阅读
- 黄芪丹参枸杞泡酒喝有什么好处? 17次阅读
- 一般中药需要煎多久才算煎好? 6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