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时如果晕针怎么办才好?

灸时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
晕针发生的常见原因
1、体质原因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临床多见的是体质虚弱,饥饿,疲劳者易发生晕针。另外,酒后针刺也容易导致晕针;其次是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不少无明显原因的晕针者,往往可从体质中找到原因。
2、心理原因亦为主要原因。多见于初次针灸者,由于缺乏体验,而产生恐惧、畏痛、心情紧张等情绪。其中以忧郁质人格患者发生晕针者最多。可能是由于忧郁质人格性格内向,情感压抑,遇刺激既易兴奋,又易抑制,易发生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紊乱。
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其他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饥饿空腹、大汗后、大泻后、大出血后等。也有因患者 不当,施术者手法过重以及治疗室内空气闷热或寒冷等。
如果晕针应该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茶,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
2017-11-21
饥饿病人,针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针史者和初次针灸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
对晕针要重视预防,如初次接受针治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 ,尽量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对劳累、饥饿、大渴时,应嘱其休息,进食、饮水后,再予针治。针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询问针后情况,一有不适等晕针先兆,需及早采取处理措施。此外,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热过冷因素。
2017-11-21
心理预防: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刺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共分俩种:
(一)、语言诱导:进针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刺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刺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二)、松弛训练: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进针。
2017-11-21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10 14:34: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轻度晕针 迅速拔针:立即停止针灸治疗,迅速拔去所有针刺。 改善环境: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让其躺下休息。 调整 :抬高双腿,头部放低,有助于血液回流,缓解症状。 给予温水:如患者仍感不适,可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以舒缓神经。二、重度晕针 立即平卧:去针后让患者平卧,情况紧急时可...

  • 你好,遇到针灸过程中出现晕针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立即停止针刺,让患者平躺,头部略低,松开衣领和裤带,保持空气流通。其次,可以轻轻按摩患者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帮助其恢复意识。此外,还可以采用针刺合谷、足三里等穴位的方法,以缓解症状。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慌等症状,...

  • 了解晕针,轻松应对 晕针,即在针灸过程中病人出现的短暂眩晕,处理起来不容忽视。一旦遇到这种情况,首要步骤是立即停止针刺,快速将所有针拔出,以确保安全。接下来,让患者平躺,保持温暖。轻度晕针者只需稍作休息,喝些温开水或糖水,通常就能恢复正常。然而,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除了上述措施,还可以...

  • 气短、胸闷、出汗、冷汗淋漓的症状,患者心跳会加快、血压会下降。患者需要立刻拔针,取平躺 ,有条件可进行吸氧,口服葡萄糖水或口含巧克力,帮助克服低糖、低氧的状态。一般患者能够迅速恢复正常,也有较为严重的晕针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的现象,此时需要立刻建立液体通道,进行补液治疗。

  • 1、如何预防针灸时晕针随着针灸疗法在治疗疾病和日常保健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尝试针灸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晕针却成为很多人针灸时的最大困扰。有些人还没等医生进针,就头冒冷汗、面色苍白、站立不稳,严重的则丧失意识、昏倒在地。还有的晕针现象发生在医生进针几分钟之后,病人出现血压下降,瞬间...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