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时头晕胸闷是什么原因?针灸晕针怎么办?

针灸时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小小的一枚针却可以治疗很多病症还能美容养生呢,可是针灸也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的。针灸时头晕胸闷是什么原因?针灸晕针怎么办?
针灸晕针的症状
先兆期: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头晕,视力模糊,耳鸣,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这一时期十分短暂,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 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血压迅速下降或升高,脉搏变缓或急促。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后期: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苍白,嗜唾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 针灸晕针的原因
环境原因 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针,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如果之前有晕针的经历,一定要在进针之前告知医生,医生会在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预防晕针的发生。
心理因素 主要见于首次接受针灸治疗或有过晕针史的患者。针灸常给患者带来一定强度的痛觉刺激,引起患者的痛觉反应,从而使肌肉收缩,精神高度紧张,进而出现呼吸加快、出汗、晕厥等症状。
生理因素 疼痛由身体表面或深部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引起,它是身体对有害物刺激所发出的警告反应。当一个人极度疲劳或虚弱,身体的抵抗反应和控制反应降低,于是对很小的刺激也会产生与刺激强度不成比例的夸大反应,就比较容易发生晕针。
因素 大量临床观察显示,取平卧位进行针灸时,晕针发生率较低;而取坐姿接受针灸时,晕针发生几率则大大增加。其原因是坐位时血流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血量少,收缩压下降,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使晕针发生率大于平卧位。
晕针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 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茶(糖水),即可恢复。 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
2022-10-24
mcxzy 阅读 28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9:08: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刺出现晕针是一种不良反应,常由于患者过度紧张或者处于不良身体状态导致。初次针刺的患者,一般建议平躺下进行针刺,选择良好的、舒适的 再进行治疗。吃饱饭、喝醉酒或者过度疲劳的患者,取坐位进行针刺时,常由于过度紧张,容易出现晕针的现象。晕针时患者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出汗、冷汗淋漓的症状,...

  • 1、情绪因素:接受针灸治疗前,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在针刺后肌肉持续紧张,无法放松,这是最常见的原因。2、体质因素:有些患者素体虚弱,过饥、过饱、过于疲劳,或者敏感体质,也极易引起晕针。3、环境因素:治疗室通风条件差,导致缺氧、温度过高等情况,也会引起晕针。4、医学因素:某些穴位针感较强...

  • 心理因素 主要见于首次接受针灸治疗或有过晕针史的患者。针灸常给患者带来一定强度的痛觉刺激,引起患者的痛觉反应,从而使肌肉收缩,精神高度紧张,进而出现呼吸加快、出汗、晕厥等症状。生理因素 疼痛由身体表面或深部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引起,它是身体对有害物刺激所发出的警告反应。当一个人极度...

  • 此外,穴位刺激过强、 不当和环境因素如气压低、闷热、空气混浊等也可能诱发晕针。晕针的先兆期通常短暂,患者可能会感到头部不适、上腹部或全身不适、视力模糊、耳鸣、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发作期的症状较轻者可能仅表现为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瞬间意识...

  • 针灸之后引起头晕有很多原因,如第一次针灸患者紧张,或者早上没有吃早饭,患者空腹引起的低血糖,或患者采用的 不恰当,如患者针灸颈后,一直低着头引起胸闷等,或患者本身有心脏疾病等。如果临床上出现针灸之后头晕,首先不要慌张,应该立即停止针灸,把患者身体上的针取出来,使其平卧休息,予以温...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