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的图书目录

前言 《黄帝内经》是中医体质理论的源头自序 不生病的智慧:养好生理体质第一章 读懂自己的体质同样吹空调,有人感到凉快,有人马上感冒;同样吃火锅,有人吃得畅快,有人脸上起包。都说人参好,有人吃了就上火,每个人都适合吃人参吗?有人减肥用大黄,有人越用身体越衰弱,胖人都需要减肥吗?生活中,有人急性格,有人慢性子;有人总是面色红润,有人怎么养都神色发暗……似乎每个人都和别人不一样,其实这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体质差别。不同的遗传因素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培养了每个人不同的体质,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身体反映状况。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养生保健计划,才能将体质调理到最佳状况,“有的放矢”的防病养生。现代人的体质危机 /2体质养生有“三因”,辨证调养要看清 /5养生的大道在于两个字:“和谐” /10第二章 巩固生理体质,让你永不生病人一出生,就会带有一些不同于其他人的体质状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理体质。生理体质有五类:热性、寒性、湿性、燥性、风性。每类所表现出的特点各有不同,要辨别清楚。生理体质本身不是病理状态,它是与生俱来的,但如果不注意养好自己的生理体质,身体就会患病,从而使人忧心烦恼,得不偿失。中国人生理体质源远流长 /16热性体质:常发热,要温凉 /23寒性体质:护腿脚,要补阳 /26湿性体质:去虚胖,要利湿 /29燥性体质:常口渴,要凉润 /31风性体质:忌上火,要驱风 /33谨防生理体质向病理体质演变 /35第三章 调理病理体质,疾病自除人的病理体质是由生理体质演变而来的,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是中医自古以来积累下来的经验总结。人体的病理体质主要有十类:阳虚型、阴虚型、气虚型、血虚型、痰湿型、湿热型、寒湿型、血瘀型、气郁型、风质型。这十类体质是单纯型病理体质,此外还有三类兼并型病理体质:气血俱虚型,以年轻女性居多;阴阳俱虚型,以老年人居多;气滞血瘀型,以久病者偏多。根据病理体质的不同,养生的方法也不尽相同。阳虚质:热量低,要温阳40阳气是生命的原动力 /41养阳,多吃温性又有气味的食物 /44阳气若足千年寿,少要护阳老保阳 /47无意识的紧张也会“偷走”阳气 /52男人要强壮,求求关元和腰眼 /55女人肾气充足,自然容颜似水 /59阴虚质:津液亏,要养阴63最重要的是补水 /64阴虚,春季要防肝火 /67夏季需防阴虚心火旺 /71秋季养肺,早防火攻 /75冬季当心阴虚胃热 /81气虚质:正气虚,要固本84人活一口气,养生就是养气 /85精、气、神是人体的吉祥三宝 /88胃气决定人体正气的强弱 /92保养脾气,多吃深土里的食物 /95清晨拍手是最好的补气之法 /98补气补血的五大穴位,挥别亚健康 /101血虚质:血液缺,多补血106血虚不等于贫血 /107简便的血虚调养法 /110血虚需要气来补 /115四物汤:妇科圣方 /118痰湿质:多肥胖,要运化121“痰”分无形之“痰”和有形之“痰” /122生活过好了,为什么富贵病反而更多了? /126高血压,早在你儿童时期就埋下了根 /129糖尿病,过食肥甘厚味的代价 /133胖人补气,瘦人补血 /137湿热质:内热重,要清利140抽烟、喝酒、熬夜等造成湿热体质 /141按揉阴陵泉等穴位最易排除湿热 /144除内湿、防外湿,按摩拔罐见奇效 /148如何选择滋阴、清热和祛湿类食品 /152湿热天气茶饭不思的调理之道 /155寒湿质:祛寒气,有方法159寒湿体质和住地下室有关? /160身体太胖,究竟是谁惹的祸? /164冷饮好吃,但不一定适合你 /167弄清“上火”背后的真相 /171寒湿女人的调养和美容秘方 /175血瘀质:有瘀滞,要疏通178美容的根本是活血化瘀 /179红色食物能够养心祛瘀 /183素食有利于净化血液 /187运动促进气血运行 /190五味中药淡化面部斑点 /195气郁质:情志结,防抑郁198林黛玉:气郁质的典型代表 /199百病皆由气而生 /202气郁要多吃顺气的食物 /206更年期为何还不到四十岁就来报到? /20 体质:常过敏,要调护212别让慢性食物过敏害了你 /213哮喘背后的过敏 /216过敏,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220为什么有的人心里想着花皮肤也会起疙瘩? /223过敏体质的准妈妈应该怎么办? /227三类兼并型病理体质的养生之道231

2016-06-03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5:34: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第一章 老祖宗留下来的四季养生之道 一、四季阴阳论,调和四时之气。二、精、气、神是身体的“三宝”,需精心保养。三、合理生活习惯是长寿的基石,精神内守是保持健康的关键。第二章 睡出健康——四季睡眠养生 一、睡眠质量影响健康,需掌握不同季节的睡眠技巧。二、春季:调节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 《黄帝内经》养生全集的目录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结构:上篇 第一章:东方医学智慧之树探讨《黄帝内经》作为东方医学基石的地位及其智慧。第二章:生命、天年、养生揭示生命的本质、历程与规律,以及人的正常寿命,提出养生理念。第三章:独特的养生理念深入阐述“不治已病治未病”等养生原则。中篇 第四章:...

  • 二十七、《邪客篇第七十一》:分析了邪气入侵的途径和症状,以及如何通过中医手段来驱邪。二十八、《通天篇第七十二》:探讨了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以及如何通过自然节律来调整身心。二十九、《论疾诊尺篇第七十四》:介绍了通过观察人体脉搏(诊尺)来诊断疾病的方法。三十、《刺节真邪篇第七十五》:深入阐...

  • 第一篇 顺时养生,《黄帝内经》十二辰养生真谛 第二章 借天地之力,养五脏六腑——《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原理 第三章 气血周流有定时,补泻开合有定法——《黄帝内经》子午流注养生 第二篇 子时一阳生,养好胆气是对身体最好的进补 第三章 夜半无人问,清心寿自来——子时养生小秘诀 第四章...

  • 图解黄帝内经目录编者序:探索中国养生宝典的根源 全图解构:生命起源篇:黄帝与养生术的开创,岐伯:医学奠基人哲学观念:气为生命本源,神血气经络决定生死思维方法:阴阳理论与五行哲学理论基石:脏腑理论与《内经》成书争议养生原则章:生命周期理论:纯阳阴柔的平衡衰老与寿限:天癸肾阳与衰老解析寿限因素...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