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形成分那些类型?如何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首辨气血阴阳的亏虚:气虚者多以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证加剧为主。血虚证则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色、眼睑、爪甲淡白,手足发麻,皮肤干涩,妇女经血量少色淡、衍期甚则闭经为主。阳虚证则以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大便溏薄为主。小便清长或尿少身肿,或脘腹冷痛喜按;舌淡胖嫩,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阴虚证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小便短赤,大便于结,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为主。
(2)次辨脏腑气血阴阳亏虚:肺气虚以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为主。脾气虚以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为要。心血虚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或结代为主。
肝血虚以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惊惕肉瞤,妇女月经不调甚则经闭,面色不华为要。肺阴虚以干咳,咽燥,咯血,甚或失音,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为主。心阴虚以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为主。脾胃阴虚以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苔少或无苔为主。肝阴虚以头痛,眩晕,耳鸣,视物不清,目干畏光,急躁易怒,肢体麻木,面色潮红,舌干红为要。肾阴虚以腰酸,遗精,两足痿弱,眩晕耳鸣,甚则耳聋,口干,颧红,咽痛,舌红,少津为要。心阳虚以心悸,自汗,神倦嗜卧,胸中憋闷,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为主。脾阳虚以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腹痛肠鸣为主。肾阳虚以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不禁,面色白光自,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为主。
2.分证论治治疗原则总以补益为主,正如《素问·三部九候论篇》说:“虚则补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还具体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法。兼结合五脏病位采用针对性治法。
此外,由于脾为后天之本,是水谷、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是生命的本元,所以补益脾肾在虚劳的治疗中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1)气虚
①肺气虚
主证: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舌质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
方药:补肺汤加减。人参12g,黄芪15g,熟地黄9g,五味子10g,桑白皮9g,紫菀9g,牡蛎9g,地骨皮12g,秦艽9g。
②脾气虚
主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加味四君子汤加减。人参12g,黄芪15g,白术10g,甘草6g,茯苓12g,扁豆10g,陈皮9g,半夏9g,神曲12g,麦牙12g,肉桂9g。
若脾气亏虚而主要以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者,可用补中益气汤来补益中气,升举阳气。心气虚见有心悸、气短、自汗、面白,神疲,脉微者,可用六君子汤加玉竹、五味子、黄精等益气养血。
(2)血虚
①心血虚
主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或结代。
治法:养血安神。
方药:养心汤加减。人参15g,黄芪15g,茯苓12g,甘草6g,川芎9g,当归12g,五味子9g,柏子仁12g,远志9g,半夏曲12g,肉桂10g。
②肝血虚
主证: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惊惕肉瞤,妇女月经不调甚则经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补血养肝。
方药:四物汤加减。当归12g,川芎9g,白芍12g,熟地黄10g,制何首乌15g,鸡血藤15g,枸杞子10g,柴胡9g,郁金9g,决明子12g。
血虚之中,以心、脾、肝血虚较多见。脾血虚常与心血虚同时并见。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由于血为气母,故血虚均有不同程度的气虚证候,而且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认为补血不宜单用血药,当配伍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
(3)阴虚
①肺阴虚
主证:干咳,咽燥,咯血,甚或失音,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10g,玉竹10g,麦冬10g,天花粉9g,桑叶12g,甘草6g,百部9g,鲜茅根30g,地骨皮12g,银柴胡12g。
②心阴虚
主证: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心。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生地黄9g,麦冬10g,天冬10g,玄参9g,人参12g,五味子9g,当归12g,茯苓12g,丹参9g,枣仁12g,柏子仁12g,黄连6g,竹叶12g。
③脾胃阴虚
主证:口于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和胃。
方药:益胃汤加减。麦冬10g,生地黄10g,玉竹12g,沙参12g,冰糖6g,石斛15g,天花粉10g,麦芽12g,扁豆9g。
④肝阴虚
主证:头痛,眩晕,耳鸣,视物不清,目干畏光,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面色潮红;舌干红,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阴。
方药:补肝汤加减。当归12g,川芎9g,白芍9g,熟地黄9g,木瓜10g,甘草6g,麦冬12g,枣仁12g,石决明15g,钩藤12g,枸杞子10g,黄芩12g。
⑤肾阴虚
主证:腰酸,遗精,两足痿弱,眩晕耳鸣,甚则耳聋,口干,颧红,咽痛;舌红,少津,脉沉细。
治法:滋补肾阴。
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黄10g,山药12g,龟板胶12g(另包烊化),枸杞子12g,牛膝9g,鹿角胶9g(另包烊化),山茱萸9g,菟丝子9g,知母9g,黄柏9g,地骨皮9g,芡实12g,莲须12g。
(4)阳虚
①心阳虚
主证:心悸,自汗,神倦嗜卧,胸中憋闷,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舌淡或紫黯,脉细弱或沉迟。
治法:益气温阳。
方药:拯阳理劳汤加减。人参15g,黄芪15g,五味子12g,甘草6g,生姜6g,肉桂9g,陈皮9g,当归12g,白术12g,大枣9g,丹参10g,郁金9g,三七9g。
②脾阳虚
主证: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腹痛肠鸡;舌质淡,苔白,脉弱。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人参12g,白术12g,甘草6g,干姜6g,附子9g(先煎),高良姜9g,吴茱萸6g,砂仁9g,陈皮9g。
③肾阳虚
主证: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胱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补肾阳,兼养精血。
方药:右归丸加减。附子9g(先煎),肉桂9g,熟地黄12g,山药15g,枸杞子15g,当归12g,杜仲10g,菟丝子9g,鹿角胶9g(另包烊化),山茱萸10g。
将虚劳归纳为气、血、阴、阳亏虚四类,便于辨证和治疗。
在临床往往错杂互见。一般来说,病程短者,多伤及气血,见气虚、血虚以及气血两虚之证;病程长者,多伤及阴阳,可见阴虚、阳虚以及阴阳两虚之证。
而气血和阴阳的亏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精血津液都属于阴的范围,但血虚与阴虚的区别表现在:血虚主要表现血脉不充,失于濡养的证候,如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弱等;而阴虚多表现虚热的证候,如五心烦热、颧红、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阳虚则兼有气虚,但阳虚往往由气虚发展而来,气虚表现为短气乏力,自汗,食少,便溏;舌淡,脉弱等;阳虚则在气虚证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并表现里寒的证候,如倦怠喜卧,形寒肢冷,肠鸣腹泻,舌淡胖,脉虚弱或沉迟等。
虚劳患者因体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感邪后,更伤元气,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可用薯蓣丸加减。虚劳日久,气血运行不畅见血瘀者,可用大黄廑虫丸加减。
虚劳的治疗除药物外,应从多方面着手,如养身功、针灸、按摩等都可以配合使用。治疗中还应注意生活起居和饮食调摄,保持乐观心情,以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虚劳一般病程较长,多为久病,其转归和预后,与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能否祛除致病原因,以及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护理等因素有关。一般脾肾未衰,元气未败,纳食可,脉和缓者预后良好。反之形神疲惫,不思食,喘急气促,腹泻不止,脉象微弱或迟甚,或数者,预后不良。
【预防】
(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促进脾胃功能的康复。
(2)心情愉快,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019-04-13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3:16:4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辨证要点 (1)首辨气血阴阳的亏虚:气虚者多以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证加剧为主。血虚证则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色、眼睑、爪甲淡白,手足发麻,皮肤干涩,妇女经血量少色淡、衍期甚则闭经为主。阳虚证则以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大便溏薄为主。小便...

  • 针对不同类型的虚劳,有以下几种辨证施治方法:气虚型: 症状包括乏力、喘息、食欲减退等。治则为补肺固表,益气健脾,方药如补中益气汤或针对肺气虚加五味子、阿胶等。 血虚型: 除气虚症状外,可能有粘膜苍白、蹄甲干裂等。治则为补血养肝,荣血安神,方药如四物汤加黄芪、白术等。 阳虚型: 体寒...

  • (1)气虚证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证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血虚证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色、眼睑、爪甲淡自,形体消瘦,心悸失眠,头晕眼花,手足发麻,皮肤干涩,妇女经血量少、色淡、衍期甚则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阳虚证表现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

  • 虚劳的分类包括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例如,气虚虚劳表现为面色黄、气短乏力,治疗可选用补中益气汤;血虚虚劳则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用归脾汤补血;阴虚虚劳则表现为午后潮热、盗汗,需滋阴,如左归丸;阳虚虚劳表现为畏寒肢冷,可选用右归丸补阳。此外,饮食疗法...

  • 虚劳的成因多样,主要包括劳累过度、饮食不节、久病不愈等。此外,年龄增长导致的身体机能衰退也是虚劳的一个因素。四、虚劳的治疗 虚劳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通常采用中药调养、饮食调整、生活作息改善等多种方法综合调理。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舒畅,以促进...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