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形成如何诊断和治疗?

1.诊断依据
(1)气虚证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证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血虚证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色、眼睑、爪甲淡自,形体消瘦,心悸失眠,头晕眼花,手足发麻,皮肤干涩,妇女经血量少、色淡、衍期甚则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阳虚证表现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面色觥白,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大便溏薄,小便清长或尿少身肿为要。阴虚证表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小便短赤,大便干结为主。
(2)本病可发生于大病、久病后,或先天禀赋不足,或烦劳过度,或酒色过度,或疾病失治或误治,或失于调理,或饮食不节等。
2.鉴别要点虚劳和内科其他病证中的虚证证型虽然在临床表现、治疗方药方面有类似之处,但两者实际上是有区别的。虚劳的各种证候,均以出现一系列精气不足的证候为特征。而其他病证的虚证则各以其病证的主要证候为突出表现。例如眩晕一证的气血亏虚型,以眩晕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现;水肿一证的脾阳不振型则以水肿为最基本、最突出的表现。此外,虚劳一般都有比较长的病程,病势缠绵。而其他病证的虚证类型虽然也以久病属虚者居多,但亦有病程较短而呈现虚证者。如泄泻一证的脾、胃虚弱型,以泄泻为主要临床表现,有病程长者,亦有病程短者。
对于虚劳与肺痨的区别,宋严用和《济生方·五劳六极论治》即已指出:“医经载五劳六极之证,非传尸骨蒸之比,多由不能卫生施于过用,逆于阴阳,伤于荣卫,遂成五劳六极之病焉。”《景岳全书·虚损》论及两者的区别说:“至若痨瘵之有不同者,则或以骨蒸或以干咳,甚至吐血、吐痰。”就其区别的要点来说,肺痨为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咳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证候。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一般不传染,分别出现五脏气、血、阴、阳的亏虚的多种临床证候。
2019-04-13
可以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2020-04-29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7:48:1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虚劳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辨证论治,明确脏腑的气血阴阳失调,然后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和调理,比如脾气虚,可口服参苓白术散;脾胃阳虚,可服附子理中丸;肾阴亏虚,可口服六味地黄丸;肾阳不足,可口服金匮肾气丸等,均遵医嘱服用。除了药物的治疗以外,虚劳患者的自身调节也非常重要,例如要调整精神的状态...

  • 虚劳的成因多样,主要包括劳累过度、饮食不节、久病不愈等。此外,年龄增长导致的身体机能衰退也是虚劳的一个因素。四、虚劳的治疗 虚劳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通常采用中药调养、饮食调整、生活作息改善等多种方法综合调理。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舒畅,以促进身...

  • 虚劳的形成多因体质薄弱、过度劳累、饮食不节或疾病后期调理不当。其病理基础涉及气、血、阴、阳的亏耗,病位主要在五脏,尤其脾肾。治疗上,补益是基本原则,需要根据气虚、血虚、阴虚或阳虚的不同,选择益气、养血、滋阴或温阳的方剂,同时考虑五脏病位选择针对性药物,特别重视脾肾的调养。鉴别虚劳与...

  • 在中医诊断中,虚劳证的判断主要以症状和脉象为主要依据。一般而言,虚劳证的患者脉象比较细弱,甚至是虚弱无力,这是虚劳证的明显标志之一。同时,人体的气血不足,也会导致肌肉松弛,反应缓慢,这些都是虚劳证的典型表现。虚劳证的治疗主要就是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恢复体力和精力。中医治疗虚劳证的...

  • 阴虚证表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小便短赤,大便干结为主。(2)本病可发生于大病、久病后,或先天禀赋不足,或烦劳过度,或酒色过度,或疾病失治或误治,或失于调理,或饮食不节等。2.鉴别要点虚劳和内科其他病证中的虚证证型虽然在临床表现、治疗方药方面有类似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