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是原因,证是症状,根据症状来探寻疾病。
辩证是抓主证,辨病是抓主病。2011-07-05
辩证是抓主证,辨病是抓主病。2011-07-05
辨病,即识别疾病的种类和阶段,有助于我们了解疾病的全貌和发展趋势。辨证,则是深入分析疾病的个体差异和阶段特征,考虑如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这两种方法的结合运用,不仅能够把握疾病的规律,注意到疾病的独特性,还能充分关注患者的个性化差异,以及在某些阶段可能出现的共同症状。因...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和核心,是中医的立足之本,也是中医的生命线。离开了辨证论治,中医将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失去生命力,将走向衰亡。临证之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结合辨病用药,随症加减以提高疗效。故须明辨证、病、症之间的相互关系。证为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
中医认为,“病”是各种临床症状的综合体现,而“证”则是疾病的内在病理机制。病与证之间的关系复杂,但理解起来并不难。一个证可能表现为多种症状,也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中医治疗疾病时,关键在于把握疾病的内在病机,通过对症下药,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以感冒为例,感冒可以表现为...
都是由疾病的病理本质所决定。症是辨证、辨病的主要依据,病的本质一般规定着病的表现和证的变动。病代表疾病全过程的根本矛盾,证代表病变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病的全过程可以形成不同的证,而同一证又可见于不同的病之中,因而病与证之间是纵横交错的关系。
如舌苔、脉象等(称体征)。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病是一种完整的病理过程,在疾病的过程中又有不同的阶段,而证揭示了某一阶段的病理本质,证又由症组成,症是疾病的现象,是内在脏腑病变表现于外的征象。由于证比症更全面、更深刻,比病更具体,所以中医既辨病,更重视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