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类 阳陵泉—悬钟

【单穴功用】
阳陵泉,又名阳陵、阳之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腿之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隆起比拟如陵,其穴又在隆之前下,故曰阳陵。因其善治筋病,故为筋之会穴。本穴具有和解少阳、疏泄肝胆、清泻湿热、祛除风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呕吐吞酸、寒热头痛、胁肋疼痛、经筋受损、肩关节及膝关节疼痛、半身不遂、下肢冷痹不仁、足冷无血色、坐骨神经痛、癫证、痫证、急惊风、失眠。

悬钟,又名绝骨、髓会。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为足少阳胆经腧穴、髓之会穴。悬者挂也,穴在外踝上3寸处,穴处尖骨下,外踝如悬钟,故以为名。本穴具有疏调肝胆气机,泄胆火、清髓热,通经络、祛风湿,充髓强骨之功。用于治疗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落枕、偏头痛、胸痛(一点作痛)、胁肋痛、胸腹胀满、膝腿(小腿外侧)痛、胃热、不思食、肋骨挛急、脚气。
【伍用功能】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下合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又是八会穴之一——筋之会穴,按"合治内腑""筋会阳陵"之理,本穴具有疏泄肝胆、清利湿热、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
悬钟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又是八会穴之一——髓会绝骨(悬钟),即髓之精气聚会的处所,它具有通经络、祛风湿、利关节、止疼痛、泄胆火、清髓热、壮筋骨之效。
阳陵泉以治筋病为主;悬钟以治髓病为要。二穴同属少阳胆经腧穴,合而用之,有珠联璧合,通经接气之妙用,共奏疏泄肝胆、清利湿热、益精填髓、强壮健骨、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
【主治】
1.下肢不遂。
2.下肢痿软、无力。
3.小儿麻痹后遗症。
4.落枕。
5.肩臂疼痛、活动不利等症。
6.肩关节周围炎。7.肩部扭伤。
【操作法】
阳陵泉:正坐屈膝垂足,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直刺1 1.2寸。
悬钟:正坐或侧卧,于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取穴。从外向内直刺0.5 0.8寸。
【经验】
阳陵泉—悬钟伍用,善治筋骨为病,下肢不遂,痿软无力,久久不愈者。亦可治疗肩、颈、项、背诸痛,此乃上病下取,通络止痛是也。
2022-08-18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8:37: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阳陵泉,又名阳陵或阳之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的腧穴,也是筋之会穴。阳陵泉具有和解少阳、疏泄肝胆、清泻湿热、祛除风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呕吐吞酸等症状。曲池和阳陵泉两穴伍用,一在上肢,一在下肢,均具有宣通下降之功,可以...

  • 筋缩,又名筋束。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为督脉经腧穴。因脉气与肝相通,肝主筋,肝病则筋肉挛缩,其穴主治挛缩、筋缩,故名筋缩。本穴具有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用于治疗癫痫、脏躁、小儿惊痫、脊强、瘛疭、眩晕、胃脘痛。【伍用功能】水道为足阳明胃经腧穴,有通调水道...

  • 尺泽为手太阴肺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又是肺之子穴(肺属金,金能生水,水乃金之子),本穴有泄肺火、降肺气、止咳平喘、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有疏风解表、调和气血、散邪热、祛水湿、利关节、止疼痛、消瘰疬、除瘙痒之效。

  • 天柱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有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祛风明目、镇静止痛之功;大杼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手、足太阳之交会穴,骨之会穴,有祛风散邪、解表退热、宣肺平喘、舒筋脉、调骨节、壮腰膝之效。天柱、大杼同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位于项后、脊背的上方,乃是脏腑之气输注的处所,二穴伍用,其...

  • 曲泉为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有清胆泄肝、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膝阳关为胆经腧穴,乃本经之关,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效。曲泉位于膝之内侧;阳关处于膝之外侧。肝为脏,属阴;胆为腑,属阳。二穴伍用,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一脏一腑,相互制约,相互...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