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扎针灸,需要详细的针法,三里分开讲解。谢谢

没学过针灸的人最好不要自己尝试,针灸找穴相对容易,入针快准,补泻手法到位以及针感的控制等等这些还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的。再说针灸也讲究辩证,取穴,补泻手法选用以及针尖的方向等都有讲究,治疗不同的病虽然是同个穴位,同样一根针,可手法和效果可以有很大差别的,疗效也大大的不同。

如果真想自己扎,需要买一本针灸基础的书,学习一下再操作。

自己在家最好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虚寒痹症的多用艾灸或手摩法,热症可重按2011-02-07
膝下三寸,胻骨外廉大筋内宛宛中,两筋肉分间,举足取之。极重按之,则跗上动脉止矣。足阳明胃脉所入为合土。《素注》刺一寸,灸三壮。《铜人》灸三壮,针五分。《明堂》针八分,留十呼,泻七吸,日灸七壮,止百壮。《千金》灸五百壮。少亦一、二百壮。

主胃中寒,心腹胀满,肠鸣,脏气虚惫,真气不足,腹痛食不下,大便不通,心闷不已,卒心痛,腹有逆气上攻,腰痛不得俯仰,小肠气,水气蛊毒,鬼击,痃癖,四肢满,膝胻酸痛,目不明,产妇血晕。

秦承祖云:『诸病皆治。』华佗云:『主五劳羸瘦,七伤虚乏,胸中瘀血,乳痈。』《千金翼》云:『主腹中寒胀满,肠中雷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腹痛,胸腹中瘀血,小肠胀皮肿,阴气不足,小腹坚,伤寒热不已,热病汗不出,喜呕口苦,壮热,身反折,口噤鼓颔,肿痛不可回顾。口噼,乳肿,喉痹不能言,胃气不足,久泄利,食不化,胁下支满,不能久立,膝痿寒热,中消谷苦饥,腹热身烦狂言,乳痈,喜噫,恶闻食臭,狂歌妄笑,恐怒大骂,霍乱,遗尿失气,阳厥,凄凄恶寒,头眩,小便不利,喜哕,脚气。』

《外台秘要》云:『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冲目。』东垣曰:『饮食失节及劳役形质,阴火乘于坤土之中,致谷气、荣气、清气、胃气、元气不得上升,滋于六腑之阳气,是五阳之气,先绝于外。外者天也,下流入于坤土阴火之中;皆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继之则元气乃伤;当于三里穴中,推而扬之,以伸元气。』又曰:『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又曰:『气逆霍乱者取三里,气下乃止,不下复治。』又曰:『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噎不通,饮食不下,取三里以补之。』又曰:『六淫客邪及上热下寒,筋骨皮肉血脉之病;错取于胃之合(三里穴),大危。』2011-02-07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4-11-16 09:53: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针刺用1.5寸毫针,先直刺1寸,然后将针提至皮下,向下斜刺1寸,得气后出针。灸法,可在针上灸,也可以直接取艾条,...

  •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中医认为,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 定位:犊鼻穴下3寸,当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膝关节下4横指,胫骨外侧一横指)。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痢疾,消化不良,头晕,癫狂,腰腿酸痛,水肿,虚痨赢瘦。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