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阴陵泉顺经方向作用 阴陵泉怎么进针

1 针刺阴陵泉顺经方向作用 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合水穴,有健中宫,助运化,调水液,利水湿,消水肿,止泻泄之力,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小便失禁,阴经疼痛,遗精,膝关节疼痛,带下,月经不调,阴挺,失眠,喘逆不得卧等。

2 阴陵泉怎么进针 取穴法:坐位,在绯肠肌内侧缘,胫骨内髁下缘1横指处。
简易取法: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胫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凹陷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内向外与小腿内侧面成90°,直刺。
深度:针0.5-1.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可有酸胀感,可向下扩散。

3 阴陵泉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小腿内侧皮神经支配,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3腰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和大隐静脉。
3.半腱肌腱:由坐骨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5腰神经和第1骶神经。针刺此腱,有一定的韧性阻力。
4.腓肠肌内侧头:起于股骨内侧髁的后面,由胫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1,第2骶神经。
5.针在半膜肌腱的后方通过:该腱附着于胫骨内侧髁的后面。
若针深达2寸以上,可到腘窝中心而刺到胫神经和腘动,静脉。

4 阴陵泉常用配伍疗法 1.配脾俞,丰隆,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化浊,治疗脾虚湿盛,清阳不升之头痛,眩晕等。
2.配中脘,足三里,公孙,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利湿,治疗脾胃虚弱之呕吐,泄泻等。
3.配肺俞,定喘,太渊,丰隆,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湿喘逆。
4.配肾俞,水分,中极,关元,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泻兼施,宜灸,利水消肿,治疗脾肾阳虚之水肿,癃闭,小便不利,泄泻等。
5.配肺俞,列缺,曲池,合谷,针刺泻法,疏风解表,通利水道,治疗风遏水阻,流溢肌肤之风水。
6.配至阳,胆俞,日月,腕骨,阳陵泉,针刺泻法,清热化湿,治疗湿热黄疸。
7.配脾俞,水分,足三里,胆俞,三阴交,针刺泻法,灸水分,温化寒湿,治疗寒湿黄疸。
8.配膀胱俞,中极,三阴交,针刺泻法,清利膀胱,治疗膀胱湿热之小便不利,尿痛,尿频等。
9.配三阴交,大敦,照海,针刺泻法,清热利湿,治疗湿热下注之 痛,妇女阴痛等。
10.配犊鼻,阳陵泉, 阴谷,足三里,针刺泻法,舒筋利节,治疗风寒湿邪痹阻之膝痛,屈伸不利等。
11.配解溪,太白,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疏通经络,治疗经脉痹阻之足跗肿痛。

2022-12-04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7 09:40: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阴陵泉穴的功效与作用功效作用:具有降浊除湿,阳陵泉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舒肝利胆、强健腰膝的作用。穴位配伍 阳陵泉穴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阳陵泉穴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阳陵泉穴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阳陵泉穴配环跳穴、风市穴、委中穴、悬钟穴,有...

  • 阴陵泉穴为治痰湿的要穴,所以临床上也常用于治疗头晕头痛、呕吐、纳差、咳嗽咳痰、关节疼痛等相关疾病。治疗头晕头痛时,考虑痰湿上扰清窍,所以时常时使用阴陵泉配合丰隆、百会祛湿化痰。治疗咳嗽咳痰时,考虑为痰浊阻肺所致,常使用阴陵泉、丰隆、肺腧、定喘宣肺祛湿化痰止咳。治疗呕吐时,常使用阴陵...

  • 阴陵泉透阳陵泉穴:治膝痛。

  •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它位于小腿内侧,周围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深层还有胫后动、静脉。阴陵泉穴主要用于治疗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利或失禁、遗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膝...

  •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穴在脚大小腿的内侧,在胫骨内侧髁的下方。这个穴可以治疗水不运化的水湿内停病症,比如治疗腹胀、腹泻、水肿,全身水肿或者下肢水肿,以及小便不利,其实都可以治疗。阴陵泉穴可以治疗膝部关节病,在膝关节的内。阴陵泉这常于健脾祛湿,减肥的时候用来化湿健脾行气,是非常有用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