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二羊。上两篇跟大家总结了便秘如何调理,重症急症用大承气汤,缓症不急的可以用调味承气汤等等。有便秘尤其是急证,
【组成】炙甘草,干姜
【原文】
《伤寒论》第 29 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第 5 条: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要点】呕逆、或吐涎沫或小便数者、肺胃虚寒。
【组成】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
原文
《伤寒论》第 159 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伤寒论》第 386 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伤寒论》第 396 条: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第 5 条: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要点】心下痞,大便溏泄,小便少者。
【组成】蜀椒,干姜 ,人参 ,胶饴一杯(分冲)
原文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第 14 条: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辨证要点】心腹痛剧、呕逆不能食属虚寒者。
【组成】吴茱萸,人参 ,生姜,大枣
吴萸辛温,《神农本草经》谓“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伍以生姜、人参、大枣健胃止呕之品,故治胃虚寒饮冲逆、因食谷欲呕者,或呕而
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或干呕吐涎沫而头痛者,或呕而胸满者。
原文
《伤寒论》第 243 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伤寒论》第 309 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第 378 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 8 条: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辨证要点】胃虚寒干呕吐涎沫、胸闷或头痛者。
脾胃有热好调,可用承气汤系列,大便一通可以很快缓解。相反如果是虚寒呢?
许多都是慢性病,当然也有寒重的急性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可提炼出四大方子,都是跟干姜有关。
1、干姜甘草汤调肺胃虚寒,症见呕逆、或吐涎沫或小便数。
2、理中汤调脾胃虚寒,症见心下痞,大便溏/泻,小便少
3、大建中汤方,调心腹寒痛,症见心腹痛剧、呕逆不能食属虚寒
4、吴茱萸汤方,调脾胃、肝寒,症见干呕吐涎沫、胸闷或头痛。2022-06-07
【组成】炙甘草,干姜
【原文】
《伤寒论》第 29 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第 5 条: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要点】呕逆、或吐涎沫或小便数者、肺胃虚寒。
【组成】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
原文
《伤寒论》第 159 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伤寒论》第 386 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伤寒论》第 396 条: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第 5 条: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要点】心下痞,大便溏泄,小便少者。
【组成】蜀椒,干姜 ,人参 ,胶饴一杯(分冲)
原文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第 14 条: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辨证要点】心腹痛剧、呕逆不能食属虚寒者。
【组成】吴茱萸,人参 ,生姜,大枣
吴萸辛温,《神农本草经》谓“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伍以生姜、人参、大枣健胃止呕之品,故治胃虚寒饮冲逆、因食谷欲呕者,或呕而
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或干呕吐涎沫而头痛者,或呕而胸满者。
原文
《伤寒论》第 243 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伤寒论》第 309 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第 378 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 8 条: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辨证要点】胃虚寒干呕吐涎沫、胸闷或头痛者。
脾胃有热好调,可用承气汤系列,大便一通可以很快缓解。相反如果是虚寒呢?
许多都是慢性病,当然也有寒重的急性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可提炼出四大方子,都是跟干姜有关。
1、干姜甘草汤调肺胃虚寒,症见呕逆、或吐涎沫或小便数。
2、理中汤调脾胃虚寒,症见心下痞,大便溏/泻,小便少
3、大建中汤方,调心腹寒痛,症见心腹痛剧、呕逆不能食属虚寒
4、吴茱萸汤方,调脾胃、肝寒,症见干呕吐涎沫、胸闷或头痛。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