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胃经上的穴位有哪些?

胃经上的前22个穴位是:

(一)承泣 足阳明经、阳跷、任脉的交会穴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

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二)四白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

(三)巨髎 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 斜刺或平刺0.3-0.5寸

(四)地仓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定位 口角旁0.4寸。巨髎穴直下取之 斜刺或平刺0.5-0.8寸

(五)大迎

定位 下颌角前1.3寸凹陷中,咬肌附着部前缘,闭口鼓气时即出现一沟形凹陷,即于凹陷下端取之 避开动脉,斜刺或

平刺0.3-0.5寸

(六)颊车

定位 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

(七)下关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 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切迹之间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直刺0.5-1寸

(八)头维 足阳明、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 额角发际直上0.5寸 平刺0.5-1寸

(九)人迎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 喉结旁1.5寸,当颈总动脉之后,胸锁乳突肌前缘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十)水突

定位 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当胸锁乳突肌前缘 直刺0.3-0.8寸

(十一)气舍

定位 人迎穴直下,锁骨上缘,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平刺0.3-0.5寸

(十二)缺盆

定位 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直刺或斜刺0.3-0.5寸

(十三)气户

定位 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十四)库房

定位 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十五)屋翳

定位 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十六)鹰窗

定位 第三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十七)乳中

定位 乳头中央 本穴不针不灸,只做定位标志

(十八)乳根

定位 第五肋间隙,乳头直下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十九)不容

定位 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5-0.8寸

(二十)承满

定位 脐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8-1寸

(二十一)梁门

定位 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8-1.2寸

(二十二)关门

定位 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8-1.2寸(二十三)太乙

定位 脐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8-1.2寸

(二十四)滑肉门

定位 脐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8-1.2寸

(二十五)天枢 大肠的募穴

定位 脐旁2寸 直刺1-1.5寸

(二十六)外陵

定位 脐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二十七)大巨

定位 脐下2寸 前正中线旁开2寸

(二十八)水道

定位 脐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二十九)归来

定位 脐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三十)气冲 冲脉所起

定位 脐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三十一)髀关

定位 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平 处 直刺1-2寸

(三十二)伏兔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 直刺1-2寸

(三十三)阴市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 直刺1-1.5寸

(三十四)梁丘 足阳明经郄穴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直刺1-1.2寸

(三十五)犊鼻

定位 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向后内斜刺0.5-1寸

(三十六)足三里 足阳明五输穴的合穴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直刺1-2寸

(三十七)上巨虚 大肠经下合穴

定位 足三里穴下3寸 直刺1-2寸

(三十八)条口

定位 上巨虚穴下2寸 直刺1-1.5寸

(三十九)下巨虚 小肠经下合穴

定位 上巨虚下3寸 直刺1-1.5寸

(四十)丰隆 足阳明经络穴

定位 外踝高点上8寸,条口穴外1寸 直刺1-1.5寸

(四十一)解溪 足阳明经五输穴的经穴

定位 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直刺0.5-1寸

(四十二) 冲阳 足阳明经原穴

定位 在解溪穴下方,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当二、三跖骨与楔状骨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四十三)陷谷 足阳明经五输穴的输穴

定位 足背二、三跖趾关节后凹陷中

(四十四)内庭 足阳明经五输穴的荥穴

定位 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四十五)历兑 足阳明经五输穴的井穴

定位 第二趾外侧指甲角旁约0.1寸 浅刺0.1寸2013-07-12
网上有2013-07-12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0:17: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腹部穴位:一般脾经、胃经的穴位都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如中脘、上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都可以健脾;2、下肢穴位:如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三阴交;3、足部穴位:如隐白、大敦、公孙、太白等穴位,同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在临床使用时会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取舍,患者自己在...

  • 任脉上主要有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等,肾经上主要有肓俞穴、中注穴、四满穴、大赫穴等,胃经上主要有天枢穴、水道穴、归来穴等,脾经上主要有腹哀穴、府舍穴、大横穴、冲门穴等,肝经上有章门穴、期门穴。

  • 内庭穴,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属水,有清胃泻火、通经理气之效,是治疗由胃火引起的病症的重要穴位,临床上多用泻法。内庭穴位于足部次趾与中趾之间,脚趾缝隙的凹陷处,具 置如图所示。该穴位具有以下作用:1. 清热泻火。作为荥穴,内庭穴擅长清热。依据五行生克补...

  • 陷谷穴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输穴,位于足背,第2、3跖骨间,近第2跖趾关节的凹陷处。如下所示: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时,在第二跖骨间肌肉的凹陷处即为该穴。陷谷穴的主治疾病包括:- 面部肿胀、水肿等与水液代谢异常相关的疾病。- 足背部疼痛。- 肠道鸣响、腹痛。- 盗汗等症状。- 它还...

  • 若想缓解胃寒,不妨尝试穴位按摩疗法。首先,我们可以按摩天枢穴。天枢穴位于肚脐两侧约两指宽的地方,是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位。按摩此穴可以促进胃经的气血流通,使胃部产生温暖感。但请注意,饭后不宜立即按摩,且按摩力度以腹部感到温热为宜。其次,足三里穴也是调理胃寒的好帮手。它位于外膝眼下约四指...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